2006年川渝大旱:那一场夏秋之交的灾难
发布时间:2010/8/30 9:42:24     来源:中国天气网     点击量:      字体:T T T

  在中国地势图上,16万平方千米的四川盆地像一颗淡蓝色的明珠安静地置于巫山和横断山脉之间。这片聚居着四川和重庆绝大部分人口的天府之土常年多云雾、少日照,古人曾以“蜀犬吠日”来形容它阴云连绵的天气。但在2006年,这里却经受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干旱。

  “我出去办事,车开到茶园新区的高速路上,矿泉水瓶子就放在车前面,被太阳照着,当时车里还开足了空调。我觉得渴了,就拧开瓶子喝水,烫得我把水吐了出来,简直像烧开的一样”,重庆市民董先生说,“把矿泉水边的巧克力威化拿来,结果只剩威化了,巧克力全都化成水了。走出车子,热气马上就裹过来,头发昏,脚底下烫得很,估计得有七八十度。当时路边的很多车子都把前盖撩开了。回到家,空调开到16℃也没觉得凉。”

2006年夏,工作人员在将冰块放上公交车进行降温(资料图片)

  这样的场景在重庆和四川持续了几十天。从这一年入夏以来,重庆、四川持续高温少雨,干旱在这一带地区肆意蔓延。两省(市)这一个夏季的平均降水量为345.9毫米,只有常年同期的67%,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小值。同时,重庆、四川盛夏(7-8月)的平均气温也创下同期之最。

  随着5月初干旱初现苗头,在很短的时间内,旱情迅速由30年一遇升至50年一遇,随后又升为百年一遇。

  8月15日,重庆綦江县再一次刷新当地的最高气温,当天的气温高达44.5℃,这是重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綦江自7月11日以来的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减少了90%左右,而蒸发量则高出15%。

  这一天,重庆全市40个区县中有35个的最高气温超过了40℃,重庆主城区的气温则高达43℃。当地气象部门称,有些地区的地表实测温度已经达到了77℃。

  第二天起,重庆市开始将大块大块的冰砖放到每一辆没有空调的普通公交车上,为驾乘人员降温,该市公交集团人士称,此举将一直延续到连晴高温结束后。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高温酷暑天气期间开展轮休的通知》,指出从即日起至高温酷暑天气结束,全市各单位可组织职工轮流休息。

  8月18日,重庆渝北区古路镇希望村的张老汉说,村里水井的水所剩无几,每天只能舀出很有限的几桶浑水。为了让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喝到水,村里的年轻人都步行1个多小时到邻村挑水。

  “在这40多天里,村里几乎没有人洗过澡”,村民蔡邦树说,“因为没有水喂猪,村里很多人把猪都卖了”。

  重庆市潼南县新胜镇石桥村农民段立学坐在姜地边,望着自家逐渐枯死的4亩多生姜欲哭无泪,这是他家今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两个多月前,段立学与重庆仁人可蔬菜公司签订了生姜供销订单,让他吃了定心丸。但随之而来的干旱,却让他的生姜大面积枯死,直接损失2.5万元,丰收的梦想转瞬成为泡影。据了解,新胜镇仅生姜一项就损失1700多万元,姜农人均损失200余元。

在2006年的这场大旱中,许多田地颗粒无收(资料图片)

  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土壤失墒快,伏旱迅速发展加重。截至8月底,重庆全市因旱受灾人口达2100万人,820.4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32.7万公顷,绝收37.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0.7亿元;四川全省700多万人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206.7万公顷,成灾116.6万公顷,绝收31.1万公顷,损失粮食481.4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7亿元。

  嘉陵江部分航段水位曾跌破0米,取水管道隐约可见。8月16日,长江重庆站水位一度退至3.03米,比百年历史最低记录还低0.57米,而照往年惯例,此时长江重庆段应该是洪峰高发期。 

2006年夏,重庆、四川遭受严重干旱(资料图片)

  这一场持续了3个月左右的干旱直到进入秋天才日渐平歇。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张强认为,当年入夏以来,尤其是进入8月份,乌拉尔山地区的高压脊发展较弱,北方冷空气南下不明显,致使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的气温高于常年同期,川东和重庆等地气温高于常年同期4℃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北方南下冷空气较弱,还导致南北气流交汇不明显,造成上述地区降水偏少。由于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因此川东、重庆等地旱情严重。

  川渝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导致了干旱在这一带地区经常发生。在历史上,四川和重庆曾多次出现严重干旱。“因为这里的山坡和丘陵经不起旱,特别是长江沿岸的那些地区,本来就山大坡陡,土质又比较薄,保水能力很差,所以夏天一个星期左右不下雨就要出现干旱”,重庆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王涛说。

  仅在几个月以前,一场秋冬春连旱致使我国西南5省区市5000万人受灾。四川和重庆虽不是损失最严重的地区,但大旱依然波及几百万人们的生活。

  我们不应忘记历史上的干旱给巴蜀地区带来的惨痛灾难,更加无法忽视近年来愈加严重和频繁的天气气候极端事件。

  “造成天气气候异常的原因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大气环流的异常,也不能忽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日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中能量分布发生了变化,海洋和大气循环、大气中温度场分布出现了紊乱,使得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被打乱,“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

  从全球来看,2006年在重庆、四川等地发生的极端高温干旱事件,也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的个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