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主播遭雷击事件大解密
发布时间:2017/4/28 9:48:45     来源:中国气象报     点击量:      字体:T T T

  本期专家: 大连市雷电防护中心工程师 李锐 知名防雷专家 关象石

  采访人: 本报通讯员 张小白 王浩宇

  4月24日9时许, 在观察了将近一个小时没有雷电发生之后, 大连市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刘晓东决定在外播报天气。不过, 刘晓东刚讲了几句, 忽然远处一声雷响, 他感到手臂轻微阵痛并一阵发麻。此时, 刘晓东低头看到手臂上、 雨伞杆上有黄色的细微电流, 摄像师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随即刘晓东便扔掉雨伞停止了节目录制。

  事后, “气象主播遭雷击” 的新闻引发众多网友评论和各大主流媒体转发。作为专业人士, 刘晓东怎么会被雷击到呢?经过大连市雷电防护中心统计, 24日 0 时至 15 时, 该市共发生闪电 678 次, 正闪 346 次: 平均强度 99.2 千安, 最大强度460 千安, 负闪 332 次: 平均强度-42.2 千安, 最大强度-158 千安, 为近十年来该中心监测到的电流强度最大的一次雷电天气过程。

  既然这次雷电天气过程这么 “凶残” ,为什么刘晓东和摄像师并没有受到太大伤害?

  通过刘晓东的描述以及反复观看视频并核对闪电数据后, 李锐确认这次雷击事件是由雷雨天累积的地面电荷所形成的闪电感应造成的, 同时他也对刘晓东立刻丢掉雨伞的做法表示认可: “闪电感应对人体的危害有限, 丢掉雨伞会进一步减轻伤害。 ”

  “多数人认为, 闪电都是从天空中下来的, 这通常是直击雷; 但刘晓东感受到的雷击恰恰相反, 是从地面发生的。 ” 李锐分析, “发生雷电时, 天空雷雨云底部感应出同种电荷, 地面则感应出相反的电荷。在环境地势高、 有尖锐突出金属物体时,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 由于刘晓东当时身处开阔地, 手上拿着带有金属杆的雨伞,身边还有许多电子设备, 感应电荷便在他的身上聚集。电荷聚集过多时就会发生微放电现象, 也就出现了黄色电流。同时, 现场设备也录到了噪音, 这也是电荷聚集对磁场影响的结果。

  “我们知道, 电流流经电线时会产生磁场。电会产生磁场, 磁场又会产生电。雷电发生时, 放电过程会在周边形成强大磁场, 产生闪电感应, 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若云很低, 地面的物体就可能受到闪电感应影响。 ” 关象石进一步分析说。

  当时刘晓东所处的建筑物装有避雷设施, 为何他还是遭受雷击了呢?李锐表示, 建筑物避雷设施可在保护范围内防直击雷, 而这次是闪电感应。像主播遇到的这次闪电感应事件属于小概率事件, 所幸两位工作人员的身体没有受到太大伤害。那么闪电感应是不是不会造成危害, 我们可以不用加以防范?答案是否定的。

  闪电感应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静电感应, 建筑物感应起电, 能使某些接地设备产生火花放电, 引起火灾。在架空线路上产生雷电波侵入, 对信息系统的电子和微电子设备产生危害。

  电磁感应, 雷电电磁脉冲可通过空间传播到接收设备中, 产生很强的暂态脉冲磁场和浪涌电流, 是造成易燃易爆场所危险事故的主要原因。

  专家提醒, 市民在雷雨天气一定要及时关注气象台发布的雷电预警信号。雷电发生时, 尽量不要外出, 远离危险地带,并采取防范措施。

  何为闪电感应?

  气象主播遭雷击事件发生后, 许多人对雷电充满了好奇, 闪电感应与雷电是什么关系?雷电的分类有哪些?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知名防雷专家关象石。

  首先, 雷电按发生位置分为云地闪(直击雷) 和云闪 (包括云内闪和云际闪) , 此外还有极少见的球形闪电。

  云地闪是发生在云体与地面之间的大气放电现象, 因与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有直接关系而广受关注; 云闪是指云层内部、 云与云之间的放电现象, 对飞行安全有一定影响, 对微电子设备等极具杀伤力; 而球形闪电则因个例极少, 目前物理机制尚不明确。

  “过去, 直击雷造成的灾害主要包括生命损失、 火灾和物理损坏。 ” 关象石说,“而现在广泛使用的电器系统和电子系统由于耐过电压水平很低, 受雷击电磁脉冲 (LEMP) 的影响很大。 ” LEMP包括直击雷发生时的闪电感应和闪电电涌侵入,是直击雷的二次效应。

  闪电在放电时, 会在附近导体上产生闪电感应, 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闪电感应又分为闪电静电感应和闪电电磁感应。

  闪电电磁感应是指雷电电流迅速变化, 并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 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

  闪电静电感应很少见, 是指在雷云的作用下, 附近导体感应出与雷云电荷符号相反的电荷。雷云在放电时, 先导通道中的电荷迅速中和, 附近导体上的感应电荷随即得到释放。如果没有就近释放进入地下就会产生很高的电位, 产生放电现象。 (崔国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