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互动

华北黄淮雾霾都“赖”东北烧秸秆?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王玫珏 段昊书

  近期,华北、黄淮等地出现较大范围雾和霾。虽然多地的“雾霾天”在11月14日短暂减弱或消散,但从15日夜间开始,多地空气污染扩散条件转差,雾-霾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此前,有媒体认为,导致华北、黄淮大范围空气重污染的“元凶”是黑龙江等地冬季采暖燃煤及生物质燃烧排放(即焚烧秸秆)。这种质疑有依据吗?从气象角度来看,大气污染物会在不同地区之间“传染”吗?

  记者留意到,相关质疑的依据主要来自一组卫星监测数据,即10月31日至11月6日期间,卫星监测到我国秸秆焚烧火点756个,其中黑龙江有580个。

  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刘元海认为,秸秆燃烧虽是当地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而污染物远距离输送1600多公里是缺乏依据的。

  对此,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碧辉表示,污染气团中的颗粒物不同,其在大气中的传输也各有特点。通常来说,较粗的颗粒物比如沙尘,可能会出现“跳跃式”的传输特点,这是因为沙尘颗粒的抬升需要较强的上升运动。如此一来,地面的粒子将被抬升到较高的高度,再经过“空中走廊”长距离传输到达下游地区,并配合天气形势沉降下来,造成地面PM10浓度升高;而污染物“空中走廊”途经地有可能并没有受到沙尘影响。“但以PM2.5为主的污染物传输与沙尘大不相同。当PM2.5浓度较高时,大气基本是静稳的,这意味着垂直方向上的扩散较弱,污染物在近地层大气中积累。因而,此时污染物传输高度较低。”

  当然,大气污染物的移动甚至跨区域输送是现实存在的。这就是位于污染源下游地区大气环境容易偏差的原因。张碧辉说,以北京和武汉为例,假设两地都受到静稳天气和偏北风的影响,由于北京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南边,而武汉受华北、黄淮的影响,同样的气象条件下,后者空气质量就会偏差一些。

  也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果东北的大气污染物没有“运动”到华北、黄淮,那么,这些污染物去哪儿了?事实上,除了水平方向的扩散之外,大气污染物主要的去向还有在垂直方向的沉降。

  张碧辉说:“沉降分为两种,即干沉降和湿沉降。对于比较细的污染物颗粒来说,由于粒径较小、重量较轻,干沉降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湿沉降,例如降水,可使污染物脱离空气,沉降至地面、土壤、径流。一场透雨之后空气质量常会变好,就是这个原因。”

  事实上,大气污染物的远距离转移或输送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机理上有着很大不确定性。2015年初,就曾有美国媒体怀疑东亚的雾-霾“吹”到了洛杉矶,引起不小争议。考虑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成因,特别是污染源变化方面,需要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综合分析。张碧辉说:“总体来看,近期华北、黄淮等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主要是由污染物排放及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共同造成的。从污染过程来看,污染源既有本地污染物的积累,也有外来污染物输送。不应当过分夸大或渲染污染物远距离输送可能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