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互动

专家解读初霜冻及其对农业影响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嘉宾: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首席专家 钱拴

          国家气象中心中长期预报高工 李勇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苏杰西 实习记者王美丽

图为钱拴接受采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哪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初霜冻?

  钱拴:今年初霜冻主要出现在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西北部草原、东北部林区,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林区已经出现了初霜冻,新疆天山山脉海拔较高的地区也已经出现初霜冻。

图为李勇接受采访。

  记者:针对今年的天气气候特点,您对今秋发生初霜冻是如何预测和判断的?

  李勇:今年初霜冻出现时间属于正常偏晚,目前仅在黑龙江偏北、内蒙古东北部的个别林区站点地表最低温度达到了0℃,平原地区及粮食主产区还没有出现初霜冻。根据最新预测,未来2-3天,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地区,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和草原区局地会出现霜冻。9月中旬,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北部不会出现明显霜冻天气。

  从气温变化方面来看,近两天北方地区温度稍低,13日之后东北地区开始升温,不会出现霜冻天气,但新疆地区在15日前后会出现冷空气,这股冷空气会给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带来比较明显的降温山区偏北位置有可能会出现初霜冻。目前来说,未来十天,在全国主要农区出现初霜冻的概率很小。

  钱拴:从今年的情况看,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初霜冻正常偏晚,对于我国的秋收粮棉作物后期生长是比较有利的。

  记者:为何近年来初霜冻时间连续偏晚?

  钱拴:近年来初霜冻时间连续偏晚应该说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从1961年以来,我国初霜冻出现的时间呈现推迟趋势,遭受霜冻的范围也在进一步的缩小。

  记者:全国出现初霜冻的时间和区域分布是怎样的?

  钱拴:我国地域广阔,初霜冻出现日期大不相同,主要是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呈从北向南、从西向东时间上往后推移的空间分布。

  黑龙江和吉林大部、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受冷空气影响较早,初霜冻出现早,一般出现在9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新疆阿勒泰地区最早出现在9月上旬,局部甚至出现在8月下旬;东北地区南部、华北北部和西部、西北地区东北部、新疆中部和东南部一般出现在10月上中旬,华北南部、黄淮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一般出现在10下旬至11月上旬。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出现在11月中下旬,江南中部和西部出现在12月上旬。江南南部、华南北部初霜在12月中旬,华南南部初霜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

  新疆天山山脉、青藏高原、西南地区等地形复杂的山区、高原,初霜出现的时间除受纬度影响外,随地势高度变化很大,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北,初霜冻出现的时间越早,如新疆天山海拔较高地区9月上旬已有霜冻出现,西藏东南部霜冻出现在10月。

  记者:初霜冻会对秋收作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钱拴:初霜冻主要危害尚未成熟的玉米、棉花、水稻等秋收作物和未收获的露天蔬菜和果树。

  霜冻能使作物受害,主要是由于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细胞间隙的水形成了冰晶,并且冰晶不断地吸收细胞的自由水使冰晶逐渐增大,这就使细胞内水分减少而导致细胞质脱水,使细胞质胶体物质发生凝固和细胞枯萎。在冰晶形成和增大的过程中,对细胞也产生机械压力而导致机械损伤。如果霜冻较轻,农作物还没有死亡,霜冻过后温度逐渐上升,细胞慢慢解冻,还可以恢复生命活动。

  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在成熟前对霜冻非常敏感。以玉米为例,如果在灌浆期遭受早霜冻,不仅影响品质,还会造成减产。当温度降至0℃时,玉米发生轻度霜冻,叶片最先受害。玉米灌浆的养料主要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受冻后的叶片变得枯黄,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减少。由于养料减少,玉米灌浆缓慢,粒重降低。如果气温降至零下3℃,就会发生严重霜冻,除了大量叶片受害外,穗颈也会受冻死亡。这样不仅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还切断了茎秆向籽粒传输养料的通道,灌浆被迫停止,常常造成大幅减产。

  记者:农业生产应该怎样预防初霜冻产生的影响?

  钱拴:农业生产上应对初霜冻可以使用熏烟法、灌溉法、喷雾法、防护林法、覆盖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增温或减缓降温速率。农民朋友播种时应选用早熟品种、适时播种、培养壮苗、改良土壤等农业方法来防御霜冻、减轻危害。

  现在,东北地区北部发展设施育苗等农业,开春利用温室、大棚等保温措施提前播种玉米、西红柿等作物,培育壮苗,等温度回升稳定后再移栽大田,争取在初霜冻来临前成熟,提高产量,增加农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