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干旱概念

农业干旱指由于长时间降水偏少、空气干
燥、土壤缺水,造成作物体内水分失去平
衡而发生水分亏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
育,进而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的一种农业气
象灾害。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之间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通常农业干旱首先是由降水
异常偏少,即气象干旱引起的,但如果发
生气象干旱时土壤不缺水或其出现在作物
水分需求较少的季节,并未影响作物正常
生长发育,则并不会发生农业干旱。气象
干旱通常为主要以降水的短缺作为指标,
而农业干旱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气象条件、作物种类、土壤特性、农业措施等因素 影响。

农业气象 · 农业干旱

农业干旱指标

农业干旱指标繁杂多样,较为常用的有降水量指标、土壤含水量指标、作物指标和综合指标等。现以国家级业务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农业干旱检测业务中应用的综合农业干旱指标加以说明,该指标由降水、土壤相对湿度和作物水分亏缺指标综合评价农业干旱程度。

农业干旱等级 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 (CWDIa,%) 土壤相对湿度 (Rsm,%)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Pa,%)
无旱 CWDIa≤10 Rsm≥60 Pa>-40
轻旱 10<CWDIa≤20 50≤Rsm<60 -60<Pa≤-40
中旱 20<CWDIa≤30 40≤Rsm<50 -80<Pa≤-60
重旱 30<CWDIa≤40 30≤Rsm<40 -95<Pa≤-80
特早 CWDIa>40 Rsm<30 Pa≤-95

农业干旱主要发生区域

发生区域 占全国比例 类型 主要影响对象 典型年
北方 黄淮海 30.0% 春夏旱 夏秋旱 秋冬旱 冬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玉米、大豆、棉花、冬小麦
冬小麦
2001、2000、1997、1992
1999、1994、1988
2010/2011、2008/2009
东北 24.0% 春夏旱 夏秋旱 玉米、大豆
玉米、大豆
2009、2004、1989
2009、2007、2000、1999
西北 11.6% 春夏旱 夏秋旱 小麦、玉米
玉米
2007、2000
1999
南方 长江中下游 17.0% 冬春旱 伏秋旱 冬小麦、油菜、一季稻、棉花
水稻、棉花
2011
2004
西南 12.0% 冬春旱 夏旱 冬小麦、油菜、蚕豆
一季稻、玉米
2011/2012、2009/2010
2006
华南 5.4% 冬春旱 伏秋旱 早稻、大豆、烤烟、蔬菜
晚稻 、甘蔗、果树
1977、1963、2009
2004、 2003、1998

注:资料统计时段为1981-2010年

农业干旱的影响

农业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与其发生季节、时间长短及作物所处的生育期有关,轻者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重者导致农作物死亡,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春旱

北方和西南地区易发生,主要影响春播作物播种和苗期生长;华南春旱往往造成耕田缺水,使早稻不能适时播种、插秧,影响其后期的正常生长。

夏伏旱

影响夏种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影响早稻正常灌浆及晚稻的移栽成活。伏旱期间若无水灌溉则会严重影响春播作物产量。

秋旱

主要发生在江南地区,会影响晚稻和其他秋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秋旱对北方冬小麦播种出苗也十分不利。

冬旱

主要发生在华南地区,影响冬种作物播种、出苗及其生长发育。

农业干旱防御指南

(1)据干旱规律安排农业结构,在伏旱常发区调整播种日期,使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期 躲过伏旱,以减轻旱灾。

(2)合理灌溉。采用喷灌、滴灌、浸润灌溉等节水方法。

(3)平整土地,深耕土改。平整土地是减少径流、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量的 有效办法。深耕应在夏季或早秋进行。农谚道:“伏里深耕田,赛过水浇园。”伏里深 耕能把夏季降雨储存在土壤里,供下茬作物利用。

(4)减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主要采用用草、秸秆等覆盖土壤表面,或采用土面增 温保墒剂、保墒增湿剂或地膜覆盖等措施。

小麦

足墒播种;播后镇压;培育冬前壮苗。提高抗旱性;合理灌溉,确保拔节水。

玉米

选用抗旱品种;调节播期避灾;通过拔节前蹲苗、生根粉拌种等,提高抗旱能力;秸秆覆盖、中耕等抑制蒸发;合理灌溉,确保抽雄前后用水。

水稻

选用抗旱品种;调节播期避灾;通过拔节前蹲苗、生根粉拌种等,提高抗旱能力;秸秆覆盖、中耕等抑制蒸发;合理灌溉,确保抽雄前后用水。

其他旱地作物

秋季整地深耕,实时镇压;减少或避免春季耕翻;播前耕地;适当加大播量,催芽坐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