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渍害概念

涝渍害是指由于降水过于集中或持续时 间长,导致农田积水或作物根层土壤持 续处于过湿状态,作物根系被水长期浸 泡缺氧,造成作物生长不良、严重减产 或死亡的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气象 · 涝渍害

涝渍害指标

作物发育期 土壤过湿深度 平均土壤相对湿度(%) 持续天数(天) 湿渍害等级
播种—苗期 10~20厘米 91~95 15~20 轻渍
96~99 10~15
91~95 20~25 中渍
96~99 15~20
91~95 >25 重渍
96~99 >20
其余发育期 10~50厘米 91~95 15~20 轻渍
96~99 10~15
91~95 20~25 中渍
96~99 15~20
91~95 >25 重渍
96~99 >20

注:湿渍害发生等级依据不同土层土壤湿度和持续天数确定。

涝渍害主要发生区域

发生区域 主要影响对象 出现时间 典型年
长江中下游 冬小麦、油菜、棉花、玉米、大豆 春季、夏季、秋季 2010、2007、2003
西南 玉米、大豆、冬小麦、油菜、薯类 夏季、秋季 2010
华南 春玉米、烤烟、蔬菜 春季 2010
华北、西北东部 棉花、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冬小麦 夏季、秋季 2008、2003
东北 春玉米、春小麦、大豆 春季、夏季、秋季 2010、2009

涝渍害的影响

涝渍害对作物的影响与其发生的季节和作物所处的生育期有关,因作物的不同的危害也存在差异。水稻、高粱抗涝能力较强,小麦、大豆、玉米处于中等棉花、薯类、花生的等抗涝能力弱。但长时间淹水均会影响作物光合作用,造成根系早衰、叶片早枯等,甚至出现植株倒伏,抗病力减弱,最终影响产量。

涝渍害防御指南

小麦、油菜

雨前、雨后及时清沟排水;增施肥料;搂锄松土、散湿提温;护叶防病,及时喷药。

水稻

种植耐涝品种;雨季前疏通沟渠;雨后尽快排水,缩短受淹时间;水退后增施速效肥料,加强病虫害防治。

棉花

修好田间排水沟,起垄种植;及时清理受害棉株;中耕培土,增施有机肥;退水后遇高温天气,及时喷药防病。

薯类作物

阴雨寡照时,及时打顶;雨后排水降渍;及早喷施矮壮素等生长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