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夏季体感温度与预报温度区别大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30日 来源:中国气象网

  气温不说明全部问题 气象上反映热的指标很多

  气温不说明全部问题,气象上反映热的指标很多,用“炎热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等更能说明问题。“炎热指数”主要考虑气温和相对湿度对人体舒适状况的综合影响,而“人体舒适度指数”更是加上了风速的影响因素。

  解疑释惑

  疑惑:

  天气预报的气温与人体实际感受到的温度存在差异,特别是夏季,感觉温度比预报的高很多。为什么?

  解释:

  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的气温是不同的概念。天气预报的高温单纯是1.5米高处的气温。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会因湿度、风速、太阳辐射(或日射)、着装颜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很多因素影响体感温度。图片来源:网络。

  体感温度是指人感觉到冷热的温度感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人体皮肤温度。因为体感温度受四项因素的影响:一是气温,即是天气预报的温度;二是湿度,很多时候温度比较高,但是湿度比较小,人体不感觉到难受,因为人的体表的水分被高温所蒸发掉而比较干爽;三是风速,一定的风速会使人感觉到气流在流动,身体散发出的热量都被吹离体表,温度虽然比较高,但是比较干爽;四是辐射,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到人,会感觉到难受,如果在树阴底下或遮阳棚下,感觉与太阳直接辐射就完全不一样,一般阴天与晴天的温度相差4~6℃,甚至更大。地表辐射也是如此,假如说站在地表比较热的地方,热地表的蒸汽蒸得人难受,假如地表是比较凉爽的水体或是湿地,体感温度就大不一样。

 

  夏季外出时,不少朋友感觉到地面温度较高,超过了天气预报的气温,甚至有“烫脚”的感觉。是因为随着高度的降低,温度呈迅速升高趋势,加上地面物质(如柏油路面)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地面温度比天气预报中的1.5米高处的气温高出10~20℃是正常情况。例如,有专家做过夏季中纬度草原地区不同高度上6天平均温度日变化,结果为:凌晨(4~6时),地表0.1米、2米、100米、400米5个温度数值的差别不大,地面与400米处的差别最大为5℃;但到中午和午后(12~14时),地面与两米处的温度差竟超过10℃。

  技术贴:

  体感温度有如下几个气象要素组成(引自吴兑  邓雪娇编著的《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

 

  其中辐射的影响影响更为复杂,其影响还与衣服的颜色、云量的多少有关,有人总结出了辐射作用对体感温度的修正关系式(经验关系式):Tr=0.42Ca(1-0.9Mc)Ia。式中,Ca为外衣吸热能力,白色外衣约为20%,杂色外衣约为60%,黑色外衣约为90%;Mc为云量系数,晴天为0.0,少云为0.3,多云为0.7,阴天为1.0;Ia为辐射增温系数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