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暴雨

如何消除城市“看海”顽疾?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吴越

武汉“看海”资料图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出现暴雨,“城市看海”现象一再上演。7月23日,一场大雨让武汉市在高峰时段出现65处渍水点,导致交通瘫痪,网友吐槽:“在武汉,不会开船的司机不是好司机。”

  时间再往前追溯。近年来,北京、余姚、南京、广州等城市频繁遭遇暴雨的袭击,内涝已经成为城市的顽疾之一。那么,为何今年我国南方地区暴雨不断?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如何应对内涝的巨大压力?在未来,城市的防灾减灾之路又将考虑哪些重要因素?

  南方大面积洪涝灾害与厄尔尼诺不无关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指出,在厄尔尼诺第二年春夏,特别是夏天,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这是因为厄尔尼诺发生之后海洋增温,并大量蒸发水汽,可以为陆地上的降水提供更丰富的水源。同时,在厄尔尼诺年出现以后,东亚夏季风减弱,其前锋到达不了我国华北,或者长江以北的地区,总体来说会停在长江-江淮地区。这时,季风的水汽输送偏南,主要在长江和长江以南地区。“这就是一个厄尔尼诺年通过海洋输送水汽又通过影响季风强弱来影响中国夏季暴雨的背景。”丁一汇强调。

  7月27日晚,北京也受到暴雨的侵袭,市民再次经历了一个凉爽的夜晚。既然在厄尔尼诺次年,雨带停留在长江、江淮一带,那么为何华北地区今夏也雨水不断呢?丁一汇解释说,虽然北京市民感觉今年雨水不断,但是这属于对流性降水,从总体情况来看,雨量并不大。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华北雨季一般在7月15日左右到来,而今年实际上推迟了一周左右的时间,也就是7月23日才算得上是华北雨季的开始,并且雨季到来的省份主要以河北省为主,总体来看,北方还是偏干旱。这也和厄尔尼诺年带来的南涝北旱的形势基本相符。“这个形势可能持续到今年年底。”丁一汇预计。

  今年已有三个台风先后登陆我国,并带来了较大的风雨影响。那么,台风是不是也和城市内涝事件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端义宏指出,在强厄尔尼诺事件出现后,大气的变化更加复杂,对于台风预报的难度也在加大。从气候统计角度来看,台风造成降水没有太多明显的变化,但是单个台风的降水可能在增加。

  海绵城市或可解决内涝顽疾

  家住南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在今年汛期已有了3次家门口“看海”的经历。他认为,有效应对内涝,建设海绵城市或许可以解决更多和水有关的城市问题。“所谓海绵城市,用形象的话比喻就是,把城市建设得像一块海绵体,在下大雨时,城市能下渗、滞留、蓄存、净化水,没有降雨的时候城市可以把水放出来使用。”面对降水,以往过多考虑的是如何将水排走,而海绵城市的提出则更进一步从“排”进化到“用”。张建云认为,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帮助城市防洪防涝标准明显提高,减少洪涝的灾害;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障能力;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据张建云介绍,去年底,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等有关部委组织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试点建设,有130多个城市申请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多轮审查答辩,最后有16个城市被列为海绵城市的试点。在3年的试点建设中,国家对直辖市、省会城市、一般城市每年分别投资6亿元、5亿元、4亿元。

  “我们希望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来解决城市看海、城市污染和城市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张建云说,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家和政府还需要花大力气来推进这项工程。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概率在增加,很多城市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重复性的连续降水。因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研究员严登华认为,首先必须认识到城市降水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在城市上空形成暴雨落下后,城市硬化地面和自然地面相比,会有所不同。比如,假设在自然地面落下十个单位的水,留在地表可能有两个单位的水,但是对现在的城市来说,则意味着留下几个单位的水甚至更多”,严登华补充说:“由于道路和小区的建设,一些建筑物将本来连续的坡面切割成了很多小的单元,所以水发生垂向运动,容易积涝。如很多下跨式立交桥下就很容易积蓄降水。”换句话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直面和考虑这些问题。

  城市规划应更加完善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很快,张建云认为,城市洪涝防治还涉及到规划思路的问题。“在城市规划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低影响开发。”

  低影响开发,就是从源头上减少雨水径流量的产生,降低开发的影响,尤其是新城市的建设要使其产生的洪涝量和洪峰低于开发之前。以浙江余姚为例,2013年余姚受到强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雨影响,使城区70%以上的面积被淹了一周以上的时间。张建云和其他专家进行现场调研时发现,有的街道洪水痕迹在一米多,其原因就在于城市建设挤占了原来的调控空间。以前,余姚周围是水稻田,降雨形成天然蓄水场所;而现在,降水形成的径流长驱直入到城区,失去对径流的调蓄作用。“所以,我觉得城市规划一定要注意低影响开发,重视整个环境。”

  严登华补充说,国外很多城市绿地都有一个涝水储水系统,要求地面比绿地高,同时绿地面积和硬化面积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分配。

  张建云强调,在城市洪涝防治中,有三个标准是要协调的。第一个是降水到地面的排水标准,在这一标准下,可以尽快将地表径流排到城市管网系统中去,然后再排到城市的内河;第二个是内河河道除涝的标准,该标准可以将城市内河的涝水尽快排到大江大河中去;第三个是城市洪水的防御标准,即穿过城市的大江大河的洪水防御标准。“我们也要强化城市应急管理,包括进行全面的立体暴雨和洪涝信息的监测,建立预警预报系统等,进行科学调度和应对。”

  严登华指出,暴雨事件具有随机性和极端性,目前排涝工程远远满足不了城市化进程对内涝治理规模的需求,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从降水开始一直到排水全过程都要统筹设计。想撕下城市的“看海”名牌,还需要大量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提高城市排水标准,在日常管理上保证管网的畅通,同时还要做好暴雨前期的预警预报工作。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