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雾

雾的形成与能见度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使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气象学称为雾。雾的形成主要有增湿和冷却两个条件,增湿是增加水汽含量,而冷却是使水汽凝结。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当空气相当潮湿时,冷却使温度下降,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而形成雾。

  在气象学中,能见度用气象光学视程表示。白天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对比感阈为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实际上也是气象光学视程。

  夜间能见度是指:假定总体照明增加到正常白天水平,适当大小的黑色目标物能被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水平距离;中等强度的发光体能被看到和识别的最大水平距离。

  所谓“能见”,在白天是指能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的轮廓和形体;在夜间是指能清楚看到目标灯的发光点。凡是看不清目标物的轮廓,认不清其形体,或者所见目标灯的发光点模糊,灯光散乱,都不能算“能见”。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当出现降雨、雾、霾、沙尘暴等天气过程时,大气透明度较低,因此能见度较差。测量大气能见度一般可用目测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大气透射仪、激光能见度自动测量仪等仪器测量。

  雾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叫晨雾,也叫辐射雾。晴朗的夜晚,地面热量辐射得多,地表温度下降,清晨水蒸气凝聚在地面上形成雾。太阳出来后,地面温度升高,晨雾就会慢慢散去。另外一种是平流雾,在秋冬季节,陆地降温快,水面降温慢,温暖的潮湿空气被风吹向陆地,受冷后形成雾。这种雾多出现在沿江及沿海城市,北方多在初冬发生,南方则更多发生于仲冬或冬末,有时连续几天不散。

  大雾的生、消以及强度预报,是预报中的难点,目前我国业务应用的定量预报产品和方法比较少,做好这方面的预报预警需要值班预报员通过逐小时的自动站和卫星云图等探测资料,密切监视近地层大气中的温湿以及风速等要素的变化,对于易出现在早晨6-7时的辐射雾,凌晨4-5时的温度露点差是否接近饱和 (T-Td≤2)或达到饱和 (TTd≤1)可作为大雾短时预报预警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