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雷电

哪些运动雷击风险高?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赵晓妮 段昊书 周恩泽

  十二届全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成为全国观众关注的焦点。

  8月20日,辽宁省气象局的防雷专家组赶在全运会开幕前,对火炬塔及其他场馆设施进行了防雷检测。从监测雷电、发布预警到科普防雷知识,辽宁省气象局在赛事开始前,为了防雷颇花费了一番工夫。

  很多人乍一听会疑问,体育运动与雷电有什么关系?殊不知,部分场馆运动和户外运动,面对雷嗔电怒,也可能使人处于危险之中。

  场地条件是运动遇雷击的主要原因

  危险的因子常常埋藏在绿茵场中,足球场上雷击事件也屡见不鲜,如1998年刚果民主共和国 11名球员遭雷击丧命;2001年布基纳法索一座球场遭遇雷电,11名观众死亡,5人受重伤。

  “空旷场地是主要原因,‘鹤立鸡群’最容易被雷击中,雷电‘钟情’于突出物。”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总工宋平健直言,“哪里高,雷就容易打在哪里。” 足球场地一般空旷平坦,雷雨天气里,站立或跑动的足球运动员就成为一根根矗立的“引雷针”。在闪电发生时,空气被击穿,云层中的电荷经闪电通道达到地面,悲剧可能会在一瞬间发生。

  此外,由于在宽阔的球场中安装有效的防雷装置比较困难,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也有限,人很有可能处在建筑物的防雷设施保护范围外。

  除了足球外,棒球、网球、高尔夫甚至田径等运动,由于需要在户外广阔平坦的场地进行,也存在雷击隐患。在宋平健看来,雷雨天尽量停止户外游泳、赛艇和沙滩活动。因为除了水面具备平坦的要素外,在所有场地中,“水体、水陆交界处等电阻率低的地方是最危险的”。

  目前,对于有条件的运动场地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架设避雷针、避雷线或借用周围较高的灯杆等措施来防御雷电。但是,对那些无法安装防雷设施的场地来说,雷电防护主要依靠气象部门发送的雷电预警。人们收到预警后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活动并疏散人群,达到防雷效果。

  不过,中国气象学会雷电委员会顾问关象石指出:“要避免被雷电直接击中,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不要成为这个区域的高点。”

  雷雨天应远离金属器材

  “遇到雷暴天气,不管手里的球杆多昂贵,紧急情况下也要赶紧扔到一边,毕竟人的生命更宝贵。”关象石说,“雷电喜欢突出物,对导体也有‘偏好’。”

  因为持金属球杆、鱼竿等遇险的人屡见不鲜。比如当下十分流行的碳素鱼竿,因为质量轻、强度大而受到钓鱼爱好者的青睐,但雷雨天携带的危险性也提高。宋平健告诉记者:“碳素的导电性好,再加上鱼竿甩出去后有四五米高,水面又平坦,可以说集多个危险因素于一体,需要多加小心。”

  雷电凶猛,就连平时随身携带或使用的手机、mp3、ipad等电子产品也可能带来灾祸。近日发生过登山爱好者遭到雷击,脖子上的金项链熔化,造成极大伤害。

  如果公众在室外遇到雷电天气的紧急情况,可以躲避到汽车中;若只能躲在树下时,需要特别注意:人的身体与树干、头部与树枝应保持大于3米的距离,并身体下蹲。“千万不要靠在树干上,多人在树下时,人与人之间应尽可能拉大距离。”宋平健提醒。

  野外活动要备避险预案

  如今,登山、极限运动已成为很多年轻人钟爱的运动。但在雷雨多发季,从事户外活动时,公众也不应忘记防雷。

  关象石给野外运动爱好者提出建议:“活动之前,应该有相应的防范危险预案,做好充足准备。其次,万一遇到雷雨天,应该立即采取避险措施,如选择低处身体下蹲,将金属物品放在三五米远的地方。”

  目前,有专业部门管理的旅游景区或野外场地,一般都具备较完整的防雷措施。据关象石了解,黄山管委会与气象部门合作,防雷设施布点密集,已经形成一套网络,可以在15分钟到两个小时之前发出预警信息,雷电预报准确率达到90%。预警发出后,工作人员立即通过多种方式疏散登山者。此时,需要登山者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和疏导,及时避险。

  日常科普非常重要

  雷电的力量强大,“雷雨云团中的电荷对地放电,雷击点处出现的电压可高达到几十万伏到几百万伏。”宋平健感叹。

  对于运动场地及运动项目的防御雷电灾害,除采取切实有效的雷电防护技术措施外,还要依靠雷电天气的预警。比如,全运会开幕前,辽宁省气象局通过闪电定位仪密切监测雷电发生情况,发布雷电监测预警,还通过手机和网站向赛事主委会、各运动代表队发送预报信息,将预警放在重要位置。

  关象石常引用消防业“防消结合、以防为主”的名言,说:“就像预防火灾不是只靠危险时浇水,防雷亦是同样的道理。消除隐患在平时。雷电多发区的管理部门和个人在雷雨季节都需要格外注意。”

  平时的防雷知识普及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日本的小朋友为什么能够在地震时几乎整齐划一地避险?这是长年累月普及知识和训练的结果。”关象石提到近期有人被雷击的事情时心情沉重,“很多灾难其实只要在细节处注意,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