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干旱

中线工程向河北输水10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2日 来源:中国水利报

3月1日,笔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获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河北省输水量突破100亿立方米,向天津输水60.06亿立方米,向北京输水62.13亿立方米,向河南输水123.28亿立方米,自通水以来累计供水361.22亿立方米,工程综合效益远远超过预期。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中线工程源源不断的南来之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描绘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新画卷。

织一张水网 水源配置更加优化

燕赵大地十年九旱,水资源极度匮乏。自2014年12月12日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100亿立方米南水成功破局河北受水区水资源困境。优质南水送达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以及雄安新区,极大地改善了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供用水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受水区的供水保障率。

天津全市南水北调输水总量由2014年的24.1亿立方米增加至2020年的27.82亿立方米,形成了以南水北调、引滦工程为骨架,于桥、尔王庄、北大港、王庆坨、北塘5座水库互联互通、互为补充、统筹运用的供水新格局,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等经济核心区域实现了引江、引滦双水源保障,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62.13亿立方米南水增加了北京市水资源总量,改善了城市居民用水条件,在显著改变首都水资源保障格局和供水格局的同时,为北京赢得了宝贵的水资源涵养期。超过40亿立方米南水用于自来水厂供水,占入京水量约七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300万人;向密云、怀柔、大宁、十三陵等本地大中型水库存蓄江水近9亿立方米,并向城市河湖补水及回补地下水,地下水水位较2015年底25.75米回升了3.26米,并且连续五年回升。

中线建管局各分局高标准做好运行维护,强力防范汛期区域性降雨和冰期低温极寒天气,实现了不间断、持续安全供水。2021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河北,中线建管局河北分局干部职工战疫情、保通水,保障了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和复工复产用水安全顺畅。

送一渠好水 饮水安全更有品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供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及以上,明显改善了受水区水质。以石家庄市区为例,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30~350毫克每升降至150~170毫克每升,居民饮水品质得到较大提升。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彻底告别了祖祖辈辈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

天津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集中供水厂,延伸自来水管网,逐步用南水北调水代替地下水源,提升了2817个村286.8万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为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近年来,中线建管局河北分局与属地各级检察院共同建立协调联络机制,启动“南水北调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检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水质保护及风险管控取得明显成效。流经河北调向天津的南水北调水质常规监测24项指标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自来水水质明显改善。

润一片河湖 生态环境更有活力

2017年至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保证沿线大中城市正常生活用水的前提下,连年择机向河北省实施生态补水,累计向白洋淀和20余条河流补水30亿立方米,形成有水河道2578公里、水面面积175.6平方公里,高峰期间单日补水量达130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天有一座中型水库滋润河北大地。

通过实施生态补水,河北省多条常年干涸的河道重现生机,一批重要河湖实现了常年有水,河湖水质和生态环境恢复勃勃生机。南水北调水与引黄入冀补淀的黄河水,在白洋淀交融汇合,改善了白洋淀水质,为雄安新区水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019年开始,中线工程承担起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据统计,在全年平均降水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2020年5月至11月华北地区深层、浅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与2019年同期相比呈现上升态势,生态补水河流沿线地下水位回升尤其明显,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涵养,有力遏制了地下水严重超采、“漏斗”沉降趋势。

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向天津市子牙河、海河生态补水量连年增长,累计达12.7亿立方米。2016年起,天津市逐步实现对海河、子牙河、北运河等中心城区重点河道的常态化补水,对七里海、大黄堡、团泊、北大港四大湿地及独流减河等南部地区河道定期补水,年均实施生态补水10亿立方米以上,推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在北京,南水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南水北调大宁调蓄库、团城湖调节池、亦庄调节池实现蓄水,增加水面面积550公顷;通过向十三陵、怀柔、密云等水库输水,扩大了水域,密云水库增加的水面超过5000公顷。

助一方发展 国计民生更有质量

城市发展,有水则兴;民生福祉,有水则安。

“道路窄,路两边全是垃圾,连个路灯也没有。”在中线建管局河北分局邢台管理处赵志强的印象中,邢台市的西外环路十分破旧。中线工程通水后,当地政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一大批商业和地产拔地而起,人流涌动,当年的西外环如今变成靓丽的滨江路,中线总干渠成为邢台市区最具代表的“景观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水资源支撑。

以水定城、以水定业。百亿南水的持续滋润,让河北省多个地市摆脱了缺水造成的发展制约,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为河北省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创造了空间,为受水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穿京津冀,形成了京津冀三地水系互联、互通、共济的供水新格局,对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有效治理“大城市病”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证。

(来源:中国水利报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