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沙尘暴

沙尘暴或许比你想得更“有故事”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每到春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难免受到沙尘暴等沙尘天气困扰,近年虽然沙尘暴出现的频率减少了,但亦有沙尘侵袭。其实,沙尘天气自古以来就影响着我们,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你可曾想过,沙尘暴的活动与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逐鹿中原也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

  沙尘暴促使游牧民族南下?

  沙尘暴等沙尘天气古已有之,有史书将这种天气记载为“雨土复地,亦如雾”。而沙尘天气导致的环境压力,也成为塞外战乱和北方游牧民族内迁频率增大的重要原因,进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的几次民族大融合。

  我们以从西晋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266年至公元439年)为例,十六国时期是自秦始皇实现大一统之后,500余年来首次出现的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并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情况。诚然,西晋的灭亡和割据局面是多种矛盾交织作用的后果,而除了当时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八王之乱”引得北方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当时这些游牧民族南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还在于自身生存环境的恶化

  (地图:西晋时期全图)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天然放牧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先天的脆弱性,与农耕生产相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抗御和恢复能力较低。而自汉魏时期以来,干旱带来的沙漠变化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逐步加大。

  据《汉书》成帝纪记载,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黄雾四塞”。所谓“黄雾四塞”现在看来正是指强风夹带大量沙尘,导致能见度极低的沙尘暴。

  另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蒙古高原因连年旱灾,导致“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这引起匈奴内乱,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内徙五原,北匈奴则迁往西北,时常骚扰河西地区。

  匈奴之后,更有鲜卑、羌、氐、羯等纷纷进入中原腹地,历史步入十六国时期。在这段时期,沙尘暴频繁“光顾”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权,以公元315年至公元418年这段时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103年的时间里暴发了20次沙尘暴,相当于平均每5年就有一次;而两晋的155年间,“黄雾四塞”一类异常天气的记载仅8次,平均每20年一次。

   (地图:东晋十六国时期割据局势)

  

  当然,仅以这一段历史时期或许并不足以说明问题,但如果我们把时间范围进一步扩大:

  

  如图可见,沙尘暴显著活跃的世纪,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高潮时期,例如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公元11到13世纪契丹、女真、蒙古的兴起,公元17世纪满清的兴起与入关。因此,在历史进程中,北方游牧民族的南进与沙源地环境的恶化确实有着一定关系。

  沙尘暴从哪儿来,如何应对

  沙尘暴是特定的荒漠化环境和气象条件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我国北方有四大沙源地: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陕、蒙、晋、宁西北长城沿线的沙地、沙荒地旱作农业区,以及内蒙古中东部的沙地。

  我国81%的沙尘天气发生在3月至5月,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春季北方地区多风,在质地轻粗、植被稀疏的干旱地表,当风速超过起沙风速时,便容易引发沙尘暴。

  

  有专家指出,沙尘暴是起源于沙漠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地球上仍然有沙漠存在,就一定会有沙尘暴的发生。

  虽然沙尘暴几乎不可能被根治,但随着长期以来我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的大力开展,加之近年来气候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的沙尘天气尤其是沙尘暴发生频率已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责任编辑: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