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科普赋能乡村振兴 科技成果惠泽于民
——2023年“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活动示范案例展播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3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编者按:中国气象局联合科技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2023年“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活动于近日圆满收官。在这场遍及全国的大型科普盛宴中,各地结合各自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让气象科技进步成果和防灾减灾举措广泛惠泽于民。刚结束的“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观摩交流活动遴选出8个全国示范案例,特此进行分享交流。

天津:跨领域合作 科普成效显著

天津市气象局将“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国家级品牌活动与天津本地“应急之星”防灾减灾科普宣教特色品牌活动相融合,实现“1+1>2”的科普成效,不仅获得公众广泛认可,还分别促进“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与“应急之星”活动获天津“全国科普日”重点推介,以及入选2023年天津市全域科普品牌。

通过“应急之星”活动,天津市气象局联合应急管理、科技、教育等15个部门打造了一个跨领域合作的科普宣传“联合体”。同时,市气象局凝练提出“宣教培”一体化科普宣传模式,即设计了一套包含多灾种防范培训讲座、知识竞赛、应急模拟、才艺展示等的标准化系列活动,跳出传统科普“单向输出”理念,建立技能转化“反馈问效”新机制,打造了科普知识向防范技能转化的有力工具。

市气象局积极组建名人班底形象大使团,先后聘请前中国女排队长魏秋月、“十大科学传播人”朱定真、天津相声演员裘英俊等11位社会名人,担任“天津市防灾减灾形象大使”。他们积极参与科普直播、录制科普视频、深入基层开展科普服务,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市气象局有针对性地选取重点地区开展防灾避险科普活动,先后走进蓟州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为近百名村镇干部、村民代表举办科普讲座,到山区学校开设“气象科普课堂”,提升公众地质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深入蟹稻套养基地以及葡萄、萝卜、小站稻种植基地,为农户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和科普服务,减轻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助力乡村产业发展。防灾减灾形象大使带领科普讲解团走进7个社区,开展“讲解+竞答+体验”一站式科普服务,增强科普活动的“沉浸式”体验感,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此外,市气象局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举办“大V带你云游气象”活动,邀请天津音乐广播主持人王野录制短视频,登上抖音平台本地热搜榜;举办“共筑心中防线”视频PK赛,邀请魏秋月等名人录制科普短视频,形成有热度的科普话题;举办“科普伴你游”网络直播,邀请天津电视台主持人张旭带领观众实地探究防灾减灾,进一步提升了科普影响力。(张妍)

辽宁:专家团队入村屯 科普联盟助农忙

2023年初,辽宁省气象学会加入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辽宁省科协乡村振兴服务联盟”。在“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辽宁行”活动中,辽宁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专家与省农科院农业专家组成助农专家团队,开展科普助农服务。活动得到市县乡各级政府的广泛响应,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也纷纷派出专家与技术人员参加。由气象专家牵头的科普联盟助农专家队伍不断壮大,来到田间地头、大棚、果园与农户面对面交流,现场解决各种农业生产难题。

从东北春播时节开始直至秋收,科普联盟助农专家团队深入阜新市清河门区黄瓜种植基地,大连瓦房店市大樱桃产业基地,辽阳市辽阳县小北河镇和隆昌镇李子、南果梨、锦绣海棠产业基地,葫芦岛市农垦集团万亩苹果产业园,抚顺市新宾县精品水稻、中草药种植基地,朝阳市喀左县番茄产业园等地,开展科普助农系列活动10场次。辽宁省气象学会通过授予各农业生产基地“气象科普助农实践基地”称号,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助农联谊机制,面对面指导解决种植生产农业气象技术瓶颈问题。气象部门还为当地农产品开展气候品质认证,援建农业生产基地小型气候站,签署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服务协议,协调农产品销售渠道等,促进助农举措见实效。

截至10月中旬,科普联盟助农专家团队足迹已遍布辽宁省12个地级市、30个县区、60个乡镇街道、100多个村屯,与200多个农业产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基地建立联谊机制,设立气象科普助农实践基地12个、气象科普教育实践基地4个,援建农业产业基地小型气候站20个,设立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作业点10个,出具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证书5份。

科普联盟助农是辽宁省气象学会创新开展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有益尝试,推动了行业科普资源与地方共享,促进气象科普工作向基层延伸,有机融入气象为农服务,在“气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以及促进农业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罗聪 王昕)

江苏:促进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注入气象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江苏主场活动在苏州市吴江区举行,以科普促进农业气象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助力乡村振兴。

在活动现场,吴江区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保险企业联合推出“小麦收割气象指数保险”,旨在解决农户小麦收割期因气象因素影响导致减产或歉收的问题,有效降低主体经营风险,进一步稳定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丰富了农业气象保险系列。

活动同时走进田间、校园,营造浓厚的气象科普氛围。赴震泽蚕桑文化园和众安桥村谢家路自然村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吴江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情况以及气象数据助力智慧化养蚕成效;推出《吴江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读本(初中版)》,赠送给农村试点学校。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吴江区气象局精准对接地方特色产业、农民需求,制订详细服务方案,并通过气象科技“三下乡”、签订合作协议、实地座谈走访等形式给予技术指导,为乡村振兴提供气象科技支持;开展“直通式”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农业大户和相关部门多次感谢气象部门在关键农时的精细化服务工作;加强农业保险指数研发,继续推出“水稻收割气象指数保险”,并通过田间走访等方式提高政策知晓率,扩大参保面。

据悉,聚焦各地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省内多个地市也陆续开展相关活动——泰州市气象局组织专家参加泰州“蒲公英”科普发布厅活动,为线上线下观众解答气象与农业相关问题;宿迁市气象局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推出“农气无忧”月月谈科普短视频,邀请农业、气象专家讲授农业生产、田间管理、气象防灾减灾等知识,指导农企、农民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灾害性天气;南京市气象局开展都市农业气象服务调研,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精细化和精准化水平,为促进都市特色农业产业高效发展提供更多气象智慧。(陈晓颖 汤敏 钱晰 殷昊翔)

福建:问需于民 精准“解题”

2023年“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福建行动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链接“科技+科普”资源,依托“四个一”(征集一份需求榜单、开展一场解题活动、建设一批成果智库、探索一项长效机制)全面展开。面向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和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要求,“点题”征集气象科技科普服务需求,形成 “榜单”;组建“气象科技帮帮团”深入一线,发挥“气象+”科技智囊作用,为农业、农村、农民及产业发展精准解题。

5月30日至31日,揭榜仪式暨首场服务活动在漳州市南靖县举行。“专家面对面恳谈会”、实地调研指导、科技科普融合直播、主题科普进校园,一系列解题行动将气象科普融入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活动现场,福建省气象学会与漳州市南靖金永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创新驱动服务站合作共建协议,搭建专家与企业联系桥梁,加强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推动优秀气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乡镇领导、企业、农户围绕产业发展、气象灾害防御等“问诊”,“气象科技帮帮团”通过农业气象科技科普报告、面对面恳谈和实地调研“解题”指导,多措并举服务产业振兴。

此外,多场直播与线下科普活动同步进行,“主播带你游‘福地’”宣传推介“清新福建气候福地”南靖县南坑镇、土楼等景区,展示旅游气象服务、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及气象科技资源科普化成效,助力当地文旅发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为南靖县梅林中心小学学生们带来形式新颖的气象科普盛宴,传递气象科学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

这些活动通过全媒体渠道,全过程、全方位宣传,观看量超150万人次;中国网福建频道、人民网、东南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新媒体传播通过微博创建话题、微信开设专题等多种方式跟进,累计阅读量超891.5万。

南靖县副县长黄梅玲认为,“气象科技帮帮团”系列活动是气象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特别是对服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具有重要意义,为南靖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气象力量。(谢玉丽)

湖北:“极目云”赋能校园气象科普

在落实国家“双减”举措背景下,湖北省气象局聚焦中小学校气象特色教育,面向青少年、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推动气象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增加高质量气象科普有效供给,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创新发展。

近年来,湖北省气象局打造“一站一校一课”品牌气象科普活动,并联合科协、教育局、学校共同建设校园气象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结合湖北地方生态、文化、饮食特色,自主研发“极目云”气象科普课程,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开展云课堂直播活动。科普云课堂共设置12节课,打造以气象科学为核心的全科启蒙教育,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综合知识结构体系,探寻气候与人类文明、人工智能、物理、化学等的关系,与校园学科内容紧密结合,提升气象科学素质教育水平。课程配备新颖有趣的实验包、互动游戏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深受学生欢迎和老师好评。目前,课程已走进十余所学校,多所学校有意向将其纳入日常教学计划。

省气象局以党员为先锋,牵头成立了湖北气象科普创客团和湖北气象科普讲师团,储备气象科普讲师20余名,定期更新课程体系,并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保证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同时,积极参加科普好书推荐、科学家精神宣讲、科普讲解大赛等大型活动,打造气象科普社会化参与大格局。

2023年9月14日至15日,“知云晓天”气象科普社团在光谷第二十一小学和光谷第二十七小学相继开课,本学期授课13次,受众学生60余人。课程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各学校气象社团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为拓展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发挥了良好的桥梁作用。(高迅芝 杨胜蓝)

广东:打造全域气象 科普新模式

由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学会主办,中山市气象局承办的2023年“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中山站活动,以四站式探秘广东省全域气象科普,成效突出。

打造“全国示范校园气象站”,引领校园气象科普。中山市沙溪镇云汉小学推出气象特色课程和系列专题活动,获得“全国示范校园气象站”荣誉。该小学建立小云雀气象站,为学生们提供实际参与和认知气象的机会; 通过制作气象科普长廊、组建气象社团、设立科普广播专栏,推进校园气象站的影响力向外辐射,成为区域气象科普的示范窗口。

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示范镇,勇当“气象排头兵”。广东省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示范镇——坦洲镇,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中心,依托各类智能化气象服务平台,建立了省、市、镇三级协同天气会商机制,同时打造社区防灾减灾救灾数字化管家模式,推进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前置到社区,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首创地方特色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护航农业发展。中山市气象局积极推动在全国率先引入地方特色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政府财政承担80%的保费,投保人只需承担20%。通过建立“阈值触发、指数定损”的金融支农新模式,实现高效、精准理赔,让农户消除对风雨天气的经济担忧,让水产养殖户养鱼更安心。

开展全域气象科普试点,创新“气象科普新视界”。在金钟湖气象公园,中山市气象局全新打造的天象厅、天文馆切实普惠广大市民,成为广东气象科普新品牌。2023年以来,共吸引200多批次市民和学生参观学习,向公众开展高品质气象天文科普。

中山市气象局依托气象公园、科普馆、天文馆、天象厅、校园气象站等科普阵地,致力于打造全域气象科普新模式,将气象科普紧密融入“精细服务”,深度融入全民教育、城乡治理和乡村振兴,不断强化市民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曹文博 潘登)

四川:挖掘气象文化内涵 构建“一场一馆”场景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气象局积极推动气象科普服务乡村振兴,通过挖掘气象文化内涵,构建“一场一馆”气象科普场景,组织开展系列特色气象科普服务和研学活动,将气象科普有机融入服务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以协同联动为基础,推进科普资源共享。温江区气象局利用现有资源与机制,积极作为,加入川渝气象科普馆联盟和地方科普基地联盟,联合区级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开展“幸福美好历·二十四节气”系列主题活动的通知》,在全域共同推广气象科普活动。

以社会化为动力,构建气象科普大格局。与研学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打造新时代气象科普研学项目,共建科普阵地,共研气象文创产品等;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签订志愿者服务合作协议,共建高素质气象青年科普志愿者团队。

以场景建设为重点,打造“一场一馆一课程”。在温江国家气候观象台内建设综合气象观测和体验观测场,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国首个乡村气象博物馆,编制气象科普课程,将气象节气特征、灾害防御与农耕文化紧密连接,发展气象科普服务新模式。

以专业技术为保障,提升科普供给能力。研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气象文旅科普研学课程10余套,注册“温江气象云宝”和“温江气象科普基地”logo图形专利,研制温江气象专属文创产品20余种,开发二十四节气诗牌游戏,以传统文化魅力加持气象科普的趣味性。

以发展需求为牵引,延伸科普服务链条。将气象防灾减灾、农耕气象文化主题研学融入综合素质教育,并纳入成都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体系。将乡村气象博物馆融入温江区乡村振兴主题公园美学场景建设,吸引客流量1万余人,盘活闲置资源,带动周边创造经济价值300余万元。(龙文静)

青海:虫草采挖季 防雷有“秘笈”

据调查,青海省虫草采挖与雷电高发的区域和时间段高度重合。2023年,青海省气象局减灾处联合省气象服务中心、省气候中心、玉树州气象局、果洛州气象局以“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活动为契机,开展虫草采挖季雷电灾害防御科普工作。

青海各级气象部门全年累计举办相关科普活动119次、科普宣讲10余场,发放科普材料3.6万份,惠及群众4.6万人次;形成由政府牵头、各部门联合组成的科普宣讲队伍;将“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纳入党校基层干部培训教学计划。

在玉树、果洛、海南、海北等地,气象科普人员面对面为党政领导干部宣讲雷电灾害防御知识、防雷技术服务职责和雷电防灾减灾监督管理制度。在中小学校的“小手拉大手”科普知识讲座中,气象科普人员通过互动答题、交流讨论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玛沁县雪山乡等地的虫草采挖点,气象科普人员用藏汉双语为群众讲解如何获取气象服务信息、遭遇雷雨天气时如何避险,发放《农村牧区雷电灾害防御手册(汉藏蒙文对照)》等资料。当地气象部门还制作了藏汉双语的《虫草采挖季雷电灾害防御》动画片,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

玉树州囊谦县尕羊乡下拉村党支部书记永查说:“雷电科普很及时,我们这里以前有在挖虫草时雷电伤人事件,这次我们知道了怎么去看天气,怎么预防雷电。”觉拉乡副书记尼玛才让表示:“气象局的防雷科普宣传很到位,让百姓了解防雷知识,避免在虫草采挖季出现人员伤亡。”杂多县扎青乡达青村支书周哇贡保评价道:“杂多县气象局深入基层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讲工作,对百姓来说非常实用与重要。”

2023年,青海南部地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取得突破,雷击发生数、因雷击伤亡人数均有下降,获得青海省政府的肯定,并将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金泉才 何永清)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