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展

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试行 气象数据有了身份证和溯源码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9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吕利新下载所需气象数据后,发现数据订单上多了一串编码。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引导下,吕利新查询了编码内容,发现数据提供方、使用方、授权使用范围及数据名称、区域、分辨率等信息一目了然。

为何给气象数据打上编码?又为何将这些信息与数据绑定?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杨和平解释,这串编码其实是气象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以下简称“标识符”),也就是气象数据的身份证和溯源码。

身份证即数据ID,对应一种对外服务的气象数据,包含数据生产方、数据参数等信息,声明了数据资源产权;溯源码即服务ID,对应一次气象数据服务过程,在用户下单后自动生成,由服务内容、授权范围、服务购买方等信息组成,保证了数据服务可查询、可溯源。

现在,只要用户通过正规途径获取气象数据,均会获得一串全球唯一的标识符。用户还能通过气象数据服务监管平台查询数据真伪、进行数据溯源,保证了公共气象数据的权威性。

对利用气象数据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来说,合法、来源权威的数据用起来更加放心可靠。“我们帮上海中心大厦分析天气变化对日常运维、客流量的影响,需要用到气象数据,而标识符让这些数据有了官方认证。”上海昊阅软件有限公司技术经理王平说。

据了解,当前气象数据服务对象既涵盖公益性、非营利的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宣传科普、业务建设单位,也包括需要使用气象数据开展经营活动的用户。这一庞大群体对权威规范、可持续供应、可查真伪、可溯源的数据需求迫切。但对气象部门而言,将商品流通流程应用于气象数据服务用意更深。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优先推动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推进标识符建设,对内便于保护数据知识产权、规范数据管理,对外能引导用户支持“正版”、抵制“盗版”,逐步营造合法依规使用气象数据的环境,有利于气象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更利于第三方挖掘利用数据价值,共建气象行业数据开放共享的广阔平台。

据了解,当前标识符已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天津、黑龙江、上海、安徽、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试行,并生成了2.4万个数据ID编码及41万个服务ID编码。

(作者:谷星月 刘钊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