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展

调亮低纬度高原花卉“绿色”主调
——探知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的气象智慧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4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花卉市场总是异常火爆,“新年添新花”已然成为市民庆祝新年的新风尚。在中国,每销售10枝鲜花就有7枝来自云南。云南昆明地区是中国花卉的主要产区,鲜切花超过全国75%的市场份额。

云南花卉生产主要位于低纬高原地区,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照充足、干湿分明,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为花卉产业特色创新之路提供了天然优势。2021年,由云南省农科院牵头、省气象服务中心参与完成的“低纬高原花卉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通过运用该技术成果,花卉亩产量比传统栽培方式提高2倍至4倍,平均节约肥水45%;仅2018年到2019年,该技术就在云南推广27.5万亩,实现销售额156.5亿元,其中新增销售额104.1亿元。成果还在全国十余省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

在这项合作攻关的科技成果中,气象智慧赋予何种能量?研究并耦合低纬高原气候特点与主要花卉的生物学特性、制定覆盖全省精准种植区划是该项目重要的一环,这正是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团队”)在项目中负责的主要工作。

以气象因子“作抓手”

“2013年底云南的霜冻导致鲜切花减产40%”。

省气象服务中心副高级工程师戴敏介绍,通常气温20℃—25℃是最适宜花卉生长的温度区间,气温低于10℃或高于30℃,花卉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团队在研究哥伦比亚波哥大、哥伦比亚麦德林、厄瓜多尔基多、肯尼亚纳瓦沙等全球主要花卉产区及其气温特征的同时,利用中国花卉主产区长期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特征使得世界鲜切花主要产区具备有利于花卉生长的光热资源。但昆明地区地理纬度偏北,与其他花卉主要产区相比,一年中气温变化幅度更大,日最高和日最低气温呈现单峰型特征有明显的波峰和波谷,过高和过低的气温会对花卉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日最高和日最低气温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适宜进行花卉种植生产的重要指标,适宜的温湿范围可以减少水肥施用和病虫害风险,不仅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提高鲜花质量和亩产经济效益,还将有效保护土地、达到提质增效的绿色生产目标。”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春怡补充道。

考虑到云南设施大棚的运用——夏季可通风降温,冬季可升温保暖,结合厄瓜多尔基多地区气温以及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的低温和高温,团队研究提出划分花卉种植风险气温指标的关键界限,并利用云南省30年来各地的日气温观测资料,计算该省大棚鲜切花气温适宜度指数,确定适宜度范围。

团队以晋宁县作为指标验证,绘制普宁地区花卉种植精细化气温适宜性区划。由于晋宁县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具有成规模的花卉种植大棚基地,目前的花卉种植地区是花农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该团队将晋宁县的现有种植点位置及种植规模信息叠加到区划图层上,对其进行分析和对应,验证了该气温指标要素的合理有效。该气温指标要素对于花卉生产基地选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凭气象风险区划“好管理”

“云南鲜切花生产中约70%以上的培育品种均为玫瑰花。”

为进一步提出云南花卉种植的气候区划体系及花卉生产布局的建议,团队针对云南花卉产业中的拳头产品“玫瑰”,确定高原玫瑰鲜切花气象灾害风险指标,统计分析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据此完成昆明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4个鲜切花主要生产州市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戴敏介绍,除气温以外,湿度和光照是影响鲜切玫瑰生长及生产的主要气象要素,低温、寡照和高温是鲜切玫瑰所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而这些气象灾害的风险需要从两个维度去考虑:损失和概率。

团队依据风险管理的模型和大棚鲜切玫瑰气象灾害风险,一方面研究了大棚鲜切花对应的各种气象灾害风险的种类和发生的概率(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调研、走访识别大棚鲜切花在生产中面对的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气象灾害风险,进而确定不同灾害等级对应的损失程度,确定云南大棚鲜切花气象灾害风险值。通过风险值结果构建地理信息模型,最终得到昆明、红河、玉溪、楚雄4个州市低温、高温、寡照的精细化风险区划图。此外,该成果依据风险等级提供了转嫁、规避、降低、自留等风险管理方法建议,可以为种植选址、不同种植区域设施农业投入估算、不同地区差别费率估算等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杨叶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