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进展

上海: 科学治未病 探索闭合式健康气象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中医里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遵奉四时阴阳,外避风邪,方能防病养生。遵循这一思想,上海市气象局积极探索健康气象新领域,建设国内首个健康气象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发慢性阻塞性肺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感冒和儿童哮喘等疾病的气象风险预报技术,探索性开展“健康风险预测+医生干预+效果评价”闭合式健康气象服务。

筑平台 验证实验作用机理

在探讨气象与健康关系这一问题上,了解疾病对哪些气象要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确定定量影响关系,是开展健康风险预测的科学基础。依托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健康气象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可以模拟自然环境暴露的人工气候环境暴露仓,为健康气象机理研究提供实验平台。

健康气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团队收集各类气象敏感性疾病、气象及大气环境等数据,运用流行病学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天气变化、疾病发病和死亡之间的关系,构建气象风险预测模型;同时,基于人工气候环境暴露仓开展毒理学实验,揭示天气变化对疾病影响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机制,从而为风险预报技术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惠民生 开展风险预报试点

根据研究,市气象部门部署健康气象风险预报技术研发和服务试点工作,使研究成果惠及广大民众。通过与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合作,团队在多家医院、学校和社区开展慢阻肺、感冒、儿童哮喘、中暑等疾病气象风险预报服务,将健康送进申城千家万户。

在慢阻肺气象风险预报方面,团队与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向浦东新区慢阻肺患者提供风险预报信息。同时,社区医生根据预报信息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醒患者注意防范。

夏季高温期间,团队与上海市民政局合作开展为老健康风险预报服务,在高温期来临前,在市养老服务平台上发布高温中暑预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中暑指数预报和健康提醒。此外,在上海气象部门研发的“智慧气象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先知系统”的电子显示屏上,中暑风险地图明确展示了浦东各街镇中暑风险等级,建筑工地、户外景区等高风险区域也被标注出来,为政府相关部门及工地和景区等重点场所管理单位提供决策支撑。

强效能 建立服务评价体系

如何验证健康气象风险预报在公众健康中所起的作用?这离不开气象服务评估工作。为此,上海气象部门联合相关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开展了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流行病学干预研究,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角度开展服务评估工作。

2019年起,市环境气象中心联合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四千余名慢阻肺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服务评估研究。研究设置对照组(未提供预报服务)和干预组(提供预报服务),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门/急诊就诊量和直接医疗支出情况,研判风险预报的健康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就医人数减少17.6%,就诊次数减少13.9%,人均医保费用降低11.2元。这些翔实数字,验证了健康风险预报和医生干预指导相结合的慢阻肺风险预报,能够有效降低易感人群的发病率,减少医保开支,提升慢性病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开展气象和健康的交叉学科研究是一项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工作。目前,在市气象局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搭建的合作框架基础上,市环境气象中心正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建设基于天气气候的传染病和慢性病预警预报体系。下一阶段,上海气象部门将扩大健康气象服务覆盖面,完善健康风险预报体系,深化气象服务评估工作,营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健康气象服务环境。

(作者:丁昕彤 朱晔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