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疾病高影响天气预报和服务已成为政府、气象部门和公共卫生部门、高影响人群共同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河北省气象部门通过成立专门团队,开展疾病定量化影响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千家万户的健康贡献气象力量。
2016 年,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健康气象创新团队(简称“创新团队”),开始探索发展健康气象服务新领域。今年1月,中心成立“省级健康气象创新团队”,由公众气象服务首席、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付桂琴带领中心及地市级气象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开展健康气象研究及服务应用。6月,创新团队与省、市疾控中心、医院就建立气象与健康合作团队、探索科研合作等进行对接。双方将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形成“数据-研究-成果-应用”的业务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大数据是探索健康气象服务的基础。创新团队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等机构与单位建立合作联系,广泛收集环境、气象、疾病等相关数据,获得多种疾病急诊、门诊、住院病例信息,建立疾病气象环境资料数据库。
基于病患人群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综合感受,创新团队首次构建疾病防控的预报技术模型,解决了疾病季节波动、阶段性高发的预报技术难题;发现不同等级空气质量对于哮喘发病风险影响最快的新证据,提出“即使空气质量为良,对哮喘疾病仍有增加的风险“等研究结论;解决了夏季慢性阻塞性肺病高发的关键预报技术。
今年,创新团队开展了石家庄高温、热浪和闷热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22年第3期出版的《气象学报》上。研究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平滑曲线阈值效应方法,在控制了时间序列长期趋势、季节效应、节假日效应的混杂影响后,分析了2010年至2016 年间6月至8月石家庄高温、热浪、闷热不同热感天气暴露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并分析了男女性别的分人群效应。
研究表明,高温、热浪、闷热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影响最大滞后效应分别为 3天、1天、0天,对应死亡人数增加的风险分别为12.2%、31.8%、10.0%,且对女性的影响风险大于男性。高温、热浪、闷热天气均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
与此同时,省气象服务中心通过研发健康气象风险预报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健康气象专业化数据库,并将其转化,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健康气象服务,使其切实用于民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建立家庭签约医生微信群,定期发送健康气象服务专报,家庭医生根据天气通知患者有针对性地采取防御措施。
付桂琴表示,未来,创新团队将利用健康气象风险预报服务平台制作的健康气象专业化数据库,通过微信、微博、电视、广播电台等渠道,为公众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同时开展全省《呼吸疾病大气环境风险等级》服务标准研究,为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及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马洵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