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看台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加大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大量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人体承载极限时,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剧,甚至死亡。

研究发现,高温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反应迟钝等。

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重大疾病,并成为危害我国国民健康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死因中脑卒中所占比例超过20%,也就是说,每5个死者中至少有1个因脑卒中死亡。

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研究结果表明,气温超过30℃就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温天气可促进全身血管扩张,使得身体大量出汗,加之湿度太大,空气含氧量低,易造成心烦意乱和胸闷气短,无形中伤害心血管系统,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也就是说,持续高温环境下,人的血管脆性增大,血管发生扩张时易出现异常,可诱发心脏、大脑缺血,增加患病风险。

另外,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主任、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主任韩素芹表示,急剧升温与大幅降温过程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也非常显著。酷暑时节,空调的使用造成了室内外温差增大,人更容易出现血压的波动,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再加上老年人脑血管本身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脑部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那么夏季,老年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呢?对此,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主任、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教授李新建议:

首先要养成补充水分的习惯,每日水的摄入量约为1500毫升~2000毫升(不包括食物中的水分),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更高,需要补充更多的水分。

适当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脑卒中风险。

日常饮食注意避免高脂、高糖、高淀粉的食物,建议适当增加粗粮在饮食中的比例,夏季还可适当多吃些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作用的食材。

每天应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睡眠,一般7~9小时较为合适,超过9小时会引起心跳呼吸变慢,容易缺氧。还应调整好情绪,以免引起血压波动过大。

老年人夏季使用空调时,室温应控制在26℃为宜,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7℃,要给身体适应室内低温环境缓冲的时间。

服用降血压、降血糖和控制血脂等药物的人,每天都要按时服药,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作者:王美丽 责任编辑:闫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