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看台

不断完善的雷达监测网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7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雷达”一词源于英文中“无线电探测与测距”的缩写,它最早用于军事目的。而在1941年,英国人使用雷达来监测风暴,这也是气象雷达发展的开端。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气象业务普遍使用711型简易天气雷达。如今,以多普勒技术为主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我国气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每一部天气雷达有不同的功能,协同监测才能发挥天气雷达最大效用。”杨金红说,从1994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先后制定了《天气雷达近期发展规划(2005—2010年)》《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增补站点布局方案》《气象雷达发展专项规划(2017—2020年)》,以及“十四五”规划、补短板工程等,不断完善谋划我国天气雷达观测布局。

为统筹考虑各种灾害性天气的识别和预警能力以及地形地貌高程的影响,我国在布局雷达监测网中,按照海拔高度1千米、3千米、6千米三个层次,优化评估S、C、X波段天气雷达国土空间覆盖能力,拓展低空立体观测能力,完善雷达布局标准规范体系。

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已建成由237部S波段和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构成的世界最大的天气雷达监测网。2021年至2022年,依托补短板工程,我国在以西南为主的西部地形复杂、人口聚集的监测空白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空白缝隙地区以及气象灾害影响较严重的东北农垦和林业保护区,投资建设了146部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

在整个雷达监测网的布局过程中,主要遵循三个原则,需求导向,科学发展;统筹布局,灵活配置;集约建设,提质增效。立足我国天气气候区特征,为弥补现有天气雷达网低空覆盖不足,优先布局S波段和C波段天气雷达,灵活配置X波段雷达,全方位、多渠道、分层次推进天气雷达布局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在现有天气雷达网基础上,聚焦C波段天气雷达短板与不足,集约化改造软硬件设施,发展多观测模式,按照“技术创新、功能复用”的理念推进天气雷达提质增效。

“十四五”期间,气象部门还将再投资建设22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届时,全国将建成由282部S/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和400多部X波段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

(作者:王美丽 李璐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