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看台

春季农业生产:看懂“天时”不误农时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3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专家顾问:

  国家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延昊、郭安红

  眼下,全国春耕备耕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小麦、油菜等作物进入春管紧要期。

  春季农业生产(春耕春播和春管)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我国春季冷暖变化大,雨雪区域差异大,倒春寒、连阴雨、低温寡照、雨雪、寒潮、大风沙尘、干旱等时常威胁着春季农业生产。为此,气象部门围绕春季农业生产早筹备、早部署,利用气象科技赋能春耕春播春管,及时发布春耕春播适宜期预报等产品,为各地规避不利天气影响、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提供支撑,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贡献气象力量。

  春耕春播正当“时”

  一年春作首,百业农为先。春季农业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战役”的第一仗,也是气象部门的头等大事。

  一犁烟雨伴春耕,不负春日好时节。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南方部分地区已进入春耕生产。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大,春耕春播的农时也有所区别。据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延昊介绍,我国大部农区春耕春播将于2月下旬陆续开始,由南至北持续至5月上中旬,南方春耕春播时间较早,东北等地则从4月中下旬才开始。目前,海南、广东、广西等气候温暖区域,春播已经陆续开始;而东北等处于较为寒冷地带的区域,待气温回升后将进入备耕备播期。

1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春耕生产拉开序幕。图为大寺镇屯强村委那造村村民播种水稻 图/陆敏 文/何斌

  春播作物种类多样,既有玉米、水稻、春小麦、大豆等大宗粮油作物,也有马铃薯、棉花、花生、烟草、甘蔗等经济作物或特色作物。无论是大田大宗作物,还是经济特色作物,天气气候都是影响春耕春播和春管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年春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水平,总体有利于春耕春播。但部分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较高。”延昊介绍。

  总体而言,春旱、渍涝、低温阴雨、倒春寒等是我国春播期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如华南、华北等地降水偏少,春播区局地可能出现春旱;东北地区东部可能发生低温春涝,要加强雨情、墒情监测,多雨的地区应注意散墒,及时排水降渍。针对西南地区南部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应加强田间分类管理,低洼偏湿田块及时排湿降渍,抓住“冷尾暖头”适时开展播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季农业生产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从智能网格预报到卫星遥感技术,气象科技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渗透到春耕春播的每个过程。

  针对早稻、一季稻、春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春小麦等作物,在春播主要时段,国家气象中心将开展春播作物播种气象适宜等级预报。以农作物生长状况和气象条件监测为基础,国家气象中心今年新增整地、灌溉、移栽气象适宜等级预报格点产品,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在原有的“分作物、分灾种、分区域”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格点产品基础上,结合作物分布情况,优化农业气象灾害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新增全国公里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产品,将全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产品分辨率从5公里提升到1公里。(杨胜蓝)

  打好开春第一仗 规避天气风险有妙招

  春来抢农时。天气晴好、温度适宜、雨水均匀,这是适宜春季农业生产的好天时。我国地域辽阔,加之春季天气多变,不同区域、不同地形、不同作物的播种、管理对气象因素要求不同,倒春寒、连阴雨、干旱等都会给春季农业生产造成影响。一旦遭遇不利天气,该如何“化险为夷”,打好开春农业生产第一仗?

  倒春寒

  事例回顾——

  2018年4月初,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温天气过程,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这场典型的倒春寒导致苹果、核桃、猕猴桃、樱桃、酿酒葡萄、杏、桃、梨、枸杞等经济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北方苹果产区受灾尤为严重。

  影响指标——

  倒春寒指春季(3~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每年3~5月,华南、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季节。在此期间,当日平均气温≤12℃并持续3~5天或以上,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以下时,则可能造成早稻烂秧或者死苗。

  而北方大田作物,如冬小麦,由于前春温度偏高进入拔节、孕穗期,果树进入开花或幼果期,抗寒能力急剧下降。如此时遭遇倒春寒侵袭,可能影响产量。

  防御指南——

  专家建议,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早稻播种。如播种期遇到倒春寒,则需要精细整地、开好厢沟,为早稻灌水保温,待天气转晴后深水护苗;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灾后及时补苗补种。而对于大棚内设施农业,应关注棚内温湿度变化,根据棚内作物需求及时调整,促进棚内蔬果正常生长。

  对墒情不足的麦田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防御低温冻害;旺长麦田要及时开展早春蹲苗,实现控旺转壮;弱苗及时追肥,合理调控肥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提高抗寒防冻能力。林果区则可以采取烟熏、灌水等保温措施,帮助果树御寒。

  连阴雨

  事例回顾——

  2017年春季,湖南持续阴雨寡照天气,造成油菜授粉受阻,总产量减少5%左右;部分蔬菜生长缓慢,春耕春播进程推迟近一周。

  影响指标——

  连阴雨是一种四季都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它指在作物生长季中出现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过程(阴雨日:日雨量≥0.1毫米,或无雨日日照≤3小时),其显著特点是多雨、寡照,并常与低温相伴。

  轻度:日平均气温≤12℃且持续2~5天。长江中下游春季连阴雨还可能引起棉花烂种、冬小麦和油菜湿害。

  中度:日平均气温≤12℃且持续6~9天;或日平均气温≤10℃且持续3天以上。

  重度:日平均气温≤12℃且持续10天以上;或日平均气温≤8℃且持续3天以上。

  春耕春播时期的连阴雨天气,通常还会伴随低温。持续低温寡照,对华南早稻播种育秧不利,可能造成部分地区早稻播种进度推迟,已播地区秧苗生长缓慢;同时,造成部分农田发生湿渍害,易引起春玉米等旱地作物烂种、死苗,也影响江南和西南地区东部油菜开花结荚,对产量形成不利。

  防御指南——

  专家建议,针对南方持续阴雨天气,做好农田清沟理墒、保持沟渠畅通,防范和减轻湿渍害对油菜、蔬菜等生长的不利影响;做好油菜菌核病等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工作;在早稻产区,则要抓住“冷尾暖头”适时开展早稻播种育秧工作,及时进行薄膜覆盖、密封保温,采取深水灌溉或“夜灌日排”的措施调温,抵抗低温冷害。

  如持续出现阴雨天气,要注意大棚保温防寒降湿,采取白天适时通风换气、除湿等方法,同时借助补光灯增加光照,夜间注意保温防寒。

  连阴雨天气结束后,江南南部、华南北部早稻区和西南一季稻区应待气温回升后适时播种水稻;即将进入水稻适播期的地区应及时做好整地和浸种催芽工作;华南已播种地区要加强早稻秧田水肥管理,采取增施热性肥、加盖薄膜等措施提高秧苗抗寒能力。

  寒潮

  事例回顾——

  2020年3月下旬,春耕春播进入关键期,一场寒潮从新疆一直影响到华北、东北地区,并南下江淮和江南地区。而此时,冬小麦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抗寒能力差。

  影响指标——

  寒潮,即寒冷空气像潮水般奔流而来,并带来大风、剧烈降温、雨雪的一种天气。寒潮带来的降温可达10℃甚至20℃以上,这就非常“考验”农作物的耐寒能力,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农作物出现霜冻害或冻害。

  一般而言,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耐寒的生理学温度也不同,如北方春小麦、豆类和油料作物属耐寒作物,可以承受-7℃~-10℃的低温,萝卜可耐-6℃的低温,白菜可耐-4℃的低温,而玉米、马铃薯只能耐-2℃~-3℃的低温。而且,不同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期的耐寒能力也不同。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当温度降到0℃左右时就可能受冻。

  防御指南——

  专家建议,旺长的麦田需及时开展早春蹲苗,实现控旺转壮;弱苗及时追肥,合理调控肥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提高抗寒防冻能力。如发生冻害,应结合灌水追施速效氮肥,或采取叶面喷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

  干旱

  事例回顾——

  2006年春季,我国南北各地旱情严重,西北东部、华北大部、东北西部和西南部分地区的春耕春播因缺水严重受阻,干旱也拖了水稻栽种和小麦发育的“后腿”。因此,干旱也是春季农业生产的不利天气之一。

  影响指标——

  长期无雨或少雨,可能影响北方地区冬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作物生长,以及南方地区早稻、油菜、棉花、蚕豆和烤烟等作物的播种进度,同时,也不利于已播作物出苗和苗期生长。

  防御指南——

  专家建议,北方冬麦区需及早防旱,加强雨情、墒情监测,采取耙耱划锄镇压等措施提温保墒,促进小麦返青生长。如果麦田出现旱象,需要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白天浇水后能较快下渗时,及时浇水防旱。浇水也不可大水漫灌,小水细灌或者喷施叶面抗旱保水剂,以此增加植株抗旱性。如果是玉米,一般覆盖地膜,增加土壤墒情。

  一直以来,针对气象干旱,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改善土壤墒情,促进春耕春播开展。

  大风

  事例回顾——

  2022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山区、博州等地和东疆大部出现5~6级西北风,阵风12级,并伴有沙尘。当地春耕春播进度以及林果业受到较大影响。

  影响指标——

  春季大风来袭,主要影响农牧区春播。此时,农牧区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大面积播种,而此时的大风往往不会“单枪匹马”上阵,而是带上降温、降雪和沙尘“组团”来袭,对春播生产以及设施农业、畜牧业都会造成影响。

  防御指南——

  专家建议,加固设施大棚、育苗薄膜和禽畜圈舍,对大棚内温湿度进行调控,防范大风降温对幼苗和蔬菜生长造成影响;春季作物播种、移栽应避开大风、强降雨、降温时段。对于牧区而言,还需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和草料供给工作。(郭若水 蒋芷晴)

  春季农业病虫害该咋防

  在我国,春季农业生产关注的重点是冬小麦、油菜以及早稻的病虫害防控。

  进入2月中旬,贵州各地春耕春种春管进入关键时节。贵阳市气象部门联合当地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春耕备耕服务。图为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马头村农民抓住晴好天气开展油菜无人机防病虫害作业 图/文 石奎

  小麦

  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小麦赤霉病、条锈病和蚜虫。小麦赤霉病一般出现在4月至5月上旬,流行于江汉、江淮和黄淮麦区小麦抽穗扬花期。

  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易造成上述地区赤霉病菌源积累,如小麦抽穗开花期遇有阴雨天气极易大范围流行、危害。小麦赤霉病属于“可防不可治”的病害,一旦流行就无法避免危害和损失,因此在抽穗扬花期抓住晴好天气开展统防统治是十分必要的。

  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主要在西南地区、江汉、西北地区东南部和黄淮麦区,春季降水多易造成小麦条锈病扩散蔓延和病情加重。近年来,北方麦区降水增多,小麦条锈病也在华北南部时有流行。

  油菜

  油菜病虫害主要为油菜菌核病。降雨量、雨日数、相对湿度、气温、日照等气象因子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均有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降雨和湿度。

  在3月至4月长江中下游油菜开花和角果发育阶段,多雨寡照天气易造成油菜菌核病的大范围流行。因此,油菜开花结荚期若遇有多雨天气,则应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摘除老黄脚叶,防止病菌侵染繁殖,并选择晴好天气用药,控制油菜菌核病的扩散和蔓延。

  早稻

  早稻病虫害主要为两迁害虫和螟虫。一般3月开始,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就陆续从中南半岛国家迁入我国华南和江南稻区。若春汛偏早,特别是3月早稻区降水量大、过程多,则利于两迁害虫北迁降落,造成两迁害虫前期迁入早、迁入量大。此外,当春季气温高时,水稻螟虫就容易发生发展,特别是春季温度回升快、水稻螟虫发生期提前的情况下,水稻螟虫对水稻生长的危害就更早、更大。

  此外,研究表明,5月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强弱与草地贪夜蛾、黏虫等远距离迁飞害虫的北迁有关。

  冬季和初春,草地贪夜蛾主要在华南和西南玉米产区繁殖、形成危害,5月,则会随南海夏季风北上进入长江流域玉米产区,也需要密切关注。(郭安红)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