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车辆涉水前行”“市民勇闯‘水帘洞’”等一些小视频在社交媒体流传,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当下,正处于降水密集的“七下八上”时期,难免会和雨水“亲密接触”。若要避免或降低此类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公众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暴雨来临,人们难免蹚水而行。这时,细菌容易通过皮肤毛孔乘虚而入。因此,涉水后,应第一时间冲洗并擦干身体,防范真菌和细菌感染。如果在涉水之后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其次,与雨水有沾染的食物应丢弃,不可再行食用。同时,要关注生活饮用水水质变化,如嗅味、查看水质的颜色等。同时,要饮用烧开后的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洗菜、漱口等。
此外,还需注意环境卫生。暴雨过后,潮湿的空气使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易于繁殖,加之室内外温差变化,人体的抵抗力可能会下降,很容易引发感冒、咽炎等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来说,更应警惕病情加重的可能。居住场所要保持卫生、通风干燥,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还要做好居住场所的防虫措施,避免人畜共患病和虫媒传染病等。
雨天由于气压变化,加之长时间阴雨天气,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引发焦虑,也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等疾病。因此,相关人群在暴雨天气中要特别注意身体的变化,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作者:赵宁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