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坚守工匠精神 永葆科研热情
——记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广东省区域数值预报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5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

守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需要气象科研工作者在拼搏中传承精神,在奋斗中开创未来。踏上新征程,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将持续保持钻研热情,释放创新潜能,勇攀新的高峰。

华南濒临南海,地处热带季风区,台风、暴雨、雷暴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开发高精度、高频次、多要素的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增强气象预报服务能力,不仅是保障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康的基本需求,更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实保障。

重点实验室围绕华南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持续对热带区域数值模式、资料同化技术,以及模式产品的业务应用进行研究和开发,提升气象科技创新实力,努力破解“卡脖子”问题。

以业务为导向 自主研发关键技术

面向业务应用目标,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了低纬度区域模式动力框架、物理方案和稠密观测资料同化技术,建成了包含亚太区域台风模式、泛华南区域中尺度模式和广东省强天气短临预报模式的一体化热带区域模式系统。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建成我国首个1公里分辨率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实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区域模式业务预报水平国内领先,关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每次天气过程都是对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数值预报技术进步是螺旋式的,是不断从实践中认识到事物发展规律,提升理论水平,然后指导实践,再由实践改进理论的过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冯业荣说。为了让预报员用上更好的数值预报产品,重点实验室团队始终坚守初心。2016年,在信宜市一次暴雨过程中,数值预报模式的表现不够准确。研究人员钟水新逐个资料、逐个要素尝试,去改进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始场。“在改进模式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坚守工匠精神,把每次总结做到位,让每次改进更细致,才能走得更长远。”钟水新说。

近几年,重点实验室研发的热带区域模式系统先后提前3天至5天对“彩虹”“天鸽”“山竹”等超强台风的登陆地点、时间和强度做出准确预报,为多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打造匠心团队 开放合作推动发展

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有精神力量的支撑。而这些精神力量,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力弘扬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从引进吸收国外数值模式技术,到独立自主研发热带区域模式系统;从2003年的24小时年平均台风路径预报误差174.6公里到2020年的63.4公里……这些都是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平凡的岗位上甘于寂寞、拼搏创新的结果,是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最好体现。

“为了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业务应用,让青年科学家从实际出发做研究,实验室鼓励我们去气象台开展业务交流,通过深入了解业务来指导科研。”去年刚加入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张路瑶说。

重点实验室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投入,通过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从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组成数值预报技术创新团队,并通过专题培训、出国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锻炼年轻科研人员;通过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联合泛华南各省(自治区)开展数值预报联合攻关研究;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行业专项等项目支持。(作者:朱怡颖 钟水新 王天巍 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