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网上看天气,该信哪一个?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4日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史力 王兵

是晴是雨,各家预报口径不同

  “五一”黄金周临近,筹划出门旅行的人都很关注天气。“打开网站查查天气,发现不同网站提供的天气预报竟然不一样。”准备假期到杭州游玩的合肥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比如4月24日的杭州天气,中国天气网的预报是“阵雨”,一家名为“蚂蚁窝”的旅游网站预报则为“多云转阵雨”。

  再以西宁为例,记者在“天气网”上查询到4月24日为 “小雨转雨夹雪”,最低温度为-1℃。而“丁丁网”显示为“白天阵雨,晚间阴天”,最低温度在0℃。

  省内城市也不例外。百度“金寨天气”可以发现,“天气预报网”显示4月24日金寨为 “多云转晴”,“同程旅游网”显示为“阴”,“蚂蚁窝”则预报为“阴转小雨”,让人不知道该信哪一个。

  记者先后查询多个地方的天气预报后发现,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同一地区同一时间的天气预报,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为何会不同?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脉惠解释,首先,预报起止时间不一样就会引起预报信息不一致。比如:央视播报的天气预报与《安徽日报》刊发的天气预报,由于起止时间不同,两者有时会出现不一致情况。

  张脉惠介绍,具体来说,中央电视台每晚七点半的天气预报节目中的24小时预报,是由省气象局当天下午发到中央气象台的,24小时预报是指当日20时到次日20时的预报结论;而气象部门为《安徽日报》提供的预报,是指次日8时到第三日8时的预报结论。“两者预报的起止时间不同,预报结论会存在一定差异”。

  “再次,一些商业网站发布的天气信息并不是由气象部门授权的。”张脉惠说,这些网站没有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取信息,直接从气象门户网站或其他网站上摘录,时效上会有滞后,导致与正规渠道获取的天气信息不同。特别是少数网站为规避《气象法》,从国外一些网站上摘抄天气信息,散播不准确消息。

  “另外,部分网站的信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导致转载不及时,滞后于气象门户发布的气象信息,这也是出现不同天气信息的原因。”张脉惠说。

出门带不带伞,要听权威渠道怎么说

  不同渠道的天气预报会有差异,那么老百姓究竟该相信谁呢?

  按规定,天气预报必须由气象部门或经气象部门授权的单位进行发布。安徽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调研员胡五九表示,公众要到权威的气象信息网站去查询。比如中国天气网安徽站,这是中国气象局对外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的官方网站,有比较详细的未来7天气象预报,而且24小时内有逐六小时的精细化预报信息。“此外,安徽省气象局门户网站以及经气象部门授权发布气象信息的网站,如新浪和腾讯等发布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也是权威的、及时的。”胡五九说。

  胡五九告诉记者,省气象局还开通了两个气象官方微博:新浪微博“江淮气象”和腾讯微博“安徽气象”,也能提供实时更新的权威气象信息,除了可以提供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外,这两个微博还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网友可以提出一些天气问题,气象部门会通过这两个微博答疑并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就手机获取气象信息的方式来说,目前最方便的是手机主动定制气象短信。此外中国气象局开通了手机客户终端——‘中国天气通’,安徽省气象局也开通了‘中国天气通——安徽服务’。”张脉惠说,手机用户可以直接下载这两个客户端,实时获取最新气象信息。

  胡五九表示,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安徽日报合作,由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定时提供天气信息,《安徽日报》获授权发布,这是省内最为权威的平面媒体渠道。“当然,还可以收看安徽卫视每晚安徽新闻联播后播出的天气预报,它不仅提供省内天气预报,还提供省外天气信息。”胡五九说,若想查询国外的天气预报信息也很便捷,通过中国天气网就可获取可靠的信息。

施肥还是打药,畅通农气服务渠道很重要

  相对城里人,农民对气象服务还有着特别的需要,什么时候施肥效果好,什么时候合适打农药,这些都要看老天爷眼色行事。因此,农事气象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省气象局通过安徽农网网站群、短信平台、客服热线等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直通车式’农事气象咨询与指导服务。”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文杰介绍,根据时节,针对各种天气状况,信息中心还组织气象、农业专家开展“网上坐诊”,实时为网民朋友答疑解惑,将重要农气资讯送到田间地头。

  程文杰介绍,除常规的网站平台外,安徽农网还在全省布设3713块农村综合信息发布显示屏和3952套预警大喇叭,有近500台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终端,320多台直通“三农”多媒体终端、20853个直通式信息服务点和90多万的农事短信用户。农村用户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及时、便捷地获取包括天气预报、农气信息在内的涉农资讯。

  去年,安徽农网不仅推出了“爱农”手机客户端,还开通了新浪微博“安徽农网”、腾讯微博 “安徽农网”、“安徽农网”微信订阅号与服务号,通过这些渠道,农民也能获得权威农业气象信息。

  此外,目前气象部门已经建立了一支乡镇信息员队伍,密切联系当地政府、种养殖大户、农民。“出现高温、暴雨等强对流天气,他们就可以通过公告栏、手机短信、电话、显示屏、大喇叭等形式,将灾害性天气广泛传播出去,帮助基层百姓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程文杰介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