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高温是如何“热死”人的?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1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申敏夏

  早在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前去建康(今南京)觐见宋高宗的路上,一路纵马疾驰,遭遇大暑,因江南地区炎热难耐,加上吃了柴胡、黄芩等散热降温之药,得了痢疾,最终重病不起,辞世而去。而如今每逢炎夏,世界各地“热死人”的新闻也不算少见。

  “高温致人员死亡的现象并非杜撰。以欧洲为例,之前受大西洋气候影响比较凉快,人们逐渐适应了低温天气,一下子迎来高温,人们排热降温的神经系统及相关器官机能就会减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静对记者说,“其实是人体调节能力赶不上对高温的抵抗力,轻则中暑,重则昏厥致死。”

  在我国,高温致死事件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29日,湖南长沙一名4岁男童被锁车内,因温度过高而中暑昏迷,最终死亡。2013年,浙江省温州市一名66岁老人因乘坐未开空调的公交车而突发疾病死亡;云南元阳县南沙镇44.5℃的高温使两人因重度中暑抢救无效而亡。原来,“热死了”并非仅仅是一句感叹。

  30℃左右是人体感觉最佳的环境温度,一旦温度向上浮动,人体就会发出相应警报。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气象学会医学气象学委员会主任王式功说:“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此时,环境温度与人体温度梯度差很小,人体内多余热量需要及时散发出去,以保持体内正常温度,于是人体生理系统便启动应急散热机制。”

  人体是如何应对高温的呢?中国气象局医院副院长董仓荣告诉记者:“根据现有的研究数据表示,35℃时人体开始启动散热机制,此时浅静脉扩张,皮肤冒汗,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36℃身体开始发出警报,一旦气温升至38℃,人体汗腺排汗已经难以确保正常体温,不仅肺部急促‘喘气’以呼出热量,就连心脏也会加快速度,输出比平时多60%的血液至体表,参与散热。”

  为什么高温会导致死亡?王式功解释道,一是因为散热过程会加重心脏功能负担,若是心脏功能不健全,人体很容易出问题;二是大量出汗容易造成微量元素流失,电解质平衡紊乱,细胞内外压力不均,从而导致细胞水肿,最终危害生命健康。老年人死亡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冬至到春节特别冷的时候,二是三伏天特别热的时候。年老体弱的人如果中暑,得不到及时的降温和治疗,有可能被热死。

  “由于人体的血液量相对是个定值,如果身体为了散热,大量血液被毛细血管像海绵一样吸到表层,这时内脏就会出现短暂性缺血。”王式功解释道,这就像战士守城,都到外围去守,城内就空了,易出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晒太阳时容易犯困的缘故。高温给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带来的危害会更大。人体为了尽快散热,血流加快,血管壁上的杂质容易被冲刷脱落,易形成血栓。

  王式功建议,心脏功能不强、体弱多病者,应尽量在避免太阳直射时进行户外运动。即使是健康人群也不能忽视高温带来的危害,尽量避免“挑战”高温。一旦出现轻度中暑,人们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补充水分或者服用相关药物,帮助身体及时调节温度,以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若是出现重度中暑,患者应及时就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