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气候变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报告
复合危机下中国能源和粮食安全韧性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3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气候变化、俄乌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严重冲击了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链

■中国需进一步提升能源粮食自给保障能力,拓宽深化国际合作,促进能源粮食安全

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国家气候中心联合编制和发布《复杂挑战叠加下的中国能源和粮食安全韧性建设》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系统危机下全球和中国的能源和粮食安全现状、国际社会对能源和粮食安全挑战的应对,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阐释,旨在为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能源和粮食安全提供多视角、深层次的解读分析。

报告指出,2022年以来,气候变化、俄乌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严重冲击了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链,全球治理负担加重,加剧了全球经济体系和能源体系转型的困境。

气候变化是影响全球能源和粮食安全的长期变量,粮食安全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领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任何消极变动都将直接作用于粮食体系,增加粮食供给的负面影响。在能源领域,气候变化不仅会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因极端天气增多而大幅增加,自然灾害的增加也会给能源基础设施带来安全风险。在全球增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成为全球主要共识。

此外,2019年末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全球经济社会带来严重冲击,全球能源、粮食生产供给体系在劳动力短缺、国际供应链受阻和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等因素影响下遭到严重打击,供给能力不足造成国际粮食、能源价格进入上升通道。

在全球能源粮食体系已处于不安全状态的情况下,俄乌冲突的爆发和持续升级进一步引爆全球能源粮食危机,并可能对世界能源粮食供应体系形成长期影响。

中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能源进口大国和粮食进口大国。在复合危机的持续影响下,全球能源和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中国能源和粮食体系韧性建设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为此,报告建议,中国需进一步提升能源粮食自给保障能力,拓宽深化国际合作,加强能源、粮食供给和生产应对风险的韧性,促进能源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方面,保障粮食生产和供应畅通,盘活海外粮食供应链,提升“三农”气候风险抵御能力。在能源安全方面,促进能源体系多元化,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积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强化风险应对能力。

(作者:陈克垚 吴鹏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