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视点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秘书长端义宏: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问题共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0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3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气象日。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以及相关话题,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气象科学院院长端义宏接受了中国气象报记者的专访。

  嘉宾: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气象科学院院长 端义宏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 刘淑乔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气象科学院院长端义宏

  记者:请您谈谈对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的理解。

  端义宏:首先,天气、气候、水,这三个词同时出现,表明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气候变化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暴雨、洪涝、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不断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对水环境也有很大影响。全球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水循环系统变得不稳定,水质和水量发生变化,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洪水隐患。水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气候变化“最弱势的受害者”,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也关系到整个地球的健康。

  其次,“代代向未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人类一直在极力改善气候,为维护地球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我们必须努力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努力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共同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记者: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一方面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在加剧,人类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您认为未来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面对这些挑战有何应对计划?

  端义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深空、深海、深地探测不断为人类认识自然拓展新视野。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为拓展气象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了新的机遇。气象科技正孕育着革命性突破。世界气象组织(WMO)2020—2023年战略计划提出,到2030年实现“更有能力抵御极端天气、气候、水及其它环境事件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远景目标。在地球系统科学框架下,建立多圈层智能化协同综合观测系统,发展多尺度一体化精准预报技术,强化基于影响和风险的智能感知气象服务,支撑引领全覆盖、无缝隙、自动化、智能型的气象现代化业务体系,是世界气象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气象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

  记者:今年是国际气象组织(WMO前身)成立150周年。作为新任台风委员会秘书长,请您谈谈相关工作构想。

  端义宏:中国是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区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中国作为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员之一,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通过技术交流、培训项目、能力建设等支持台风委员会的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大限度减轻台风及其相关灾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

  作为新任秘书长,我希望中国继续发挥好主导作用。一是加强台风监测产品的共享力度,充分利用中国的卫星及其他海上观测技术,特别是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高分辨率时空观测分析产品,为会员提供更快、更精密的台风监测分析产品。二是要与会员共享更加精准的预报产品,共享中国气象科技创新成果。近年来,中国台风科学研究和预报技术创新发展迅速,及时与各会员合作共享预报产品与成果将是我们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三是中国在台风联防机制建设中,特别是气象与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之间的联动工作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以继续在台风委员会会员台风防灾减灾协调机制建设中发挥牵头作用,贡献中国智慧。四是加强与其他会员在区域台风科学试验、台风演变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亚太台风研究中心、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等平台,强化台风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培训,让中国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到台风委员会活动中来,集众智推动台风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