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流传着“霜降种麦,莫要问得”的谚语。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霜降时节种植小麦是适宜的,农民无需再犹豫或询问其他意见。这反映了当地农民对小麦播种期的一般认识。
研究表明,冬小麦在日平均气温为13℃至18℃、土壤相对湿度约为80%的条件下生长最为适宜。如果播种过早,小麦可能会在春季提前抽穗,遇到低温天气,从而影响结实率。相反,如果播种过迟,小麦的生长周期可能不足,将影响小麦总穗数和穗粒数,进而影响产量。
霜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条件通常能满足冬小麦播种所需的平均气温和土壤相对湿度。在这一时期播种,小麦可以在年前形成足够的分蘖,为后续的高产打下基础。然而,随着气候变化,暖冬的频率增加,一些地区的小麦播种期和品种已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冷冬的情况也并非不可能发生。例如,在2011年,偏春性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在10月20日播种后,次年3月下旬就提前抽穗。由于遭遇了连续四天日平均气温低于9℃、最低气温5℃的低温天气,导致穗的包茎阻滞、抽穗不畅,开花期授粉受精不良,结实率低,最终出现了严重减产。
因此,尽管农谚“霜降种麦,莫要问得”体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民在小麦播种期方面的传统经验,但面对气候变化的现实,我们更加需要依赖精准的气象数据和科学的农业试验为小麦播种提供更准确的时间指导。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证小麦的高产和稳产,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作者:黄智敏 责任编辑:曹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