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最新研究揭示近30年中亚农业干旱成因
未来中亚南部农业干旱将进一步加剧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6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专家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发表研究称,人为外强迫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主导的气候系统内部变率通过调控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共同导致近30年中亚南部地区农业干旱在生长季初期(4—6月)变强。在高排放情景下(RCP8.5),受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增温影响,未来中亚南部农业干旱将进一步加剧。

  土壤湿度是表征农业干旱的直接指标。该研究利用多套大样本的气候模式集合模拟试验,结合观测资料,有效分离了人为外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在生长季初期对中亚南部土壤湿度长期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辐射强迫主导下,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中亚地区快速升温,土壤水分蒸发蒸腾加强,土壤湿度降低。同时,IPO的位相转换能够通过影响中亚南部春季降水,进一步影响随后生长季初期土壤湿度的变化。

  “我们定量估算了人为外强迫和IPO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亚南部土壤湿度变化的贡献,发现二者对历史变化的贡献相当,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加剧了人类活动引起的近30年中亚南部在生长季初期农业干旱的增强趋势。”该研究第一作者江洁说,“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度快速升高,未来中亚南部农业干旱依然将加剧。虽然IPO内部变率能够调节未来几十年农业干旱变化的幅度,但难以逆转人类活动导致的农业干旱长期增强趋势。”

  该研究通讯作者周天军表示,中亚是丝绸之路沿线的气候敏感区,农业在该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农业干旱的加剧势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除农业干旱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若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未来中亚地区还将面临愈发严峻的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影响。多种类型干旱的共同影响,也意味着中亚地区需要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作者:周权 吴鹏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