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滚滚、暴雨洪涝、海水倒灌、超强台风……近年来,极端天气“出道即巅峰”的特点越来越强烈。
10月28日,一份新出炉的“体检”报告,更是让地球持续“发烧”。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这份年度《温室气体公报》报告显示,2023年温室气体浓度创下新纪录,地球在未来许多年都将面临气温升高的问题。
那么,地球气温升高会带来哪些变化?这一趋势是否可逆?人类该如何应对气温升高?
“地球气温升高和全球气候变化以多种方式影响着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10月31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室高级工程师王蕾告诉科普时报记者,一方面,增加导致全球范围内树木死亡、虫害和物种灭绝事件增多。全球范围内超过4000个物种中,约有一半已经向更高纬度或更高海拔地区迁移。另一方面,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构成威胁,许多低洼地区面临被淹没的风险。此外,气候变暖导致多年冻土退化明显,给冻土区域的铁路、公路安全运行带来严峻挑战。
“尤其是威胁到粮食安全和人身健康。”王蕾介绍说,全球气温上升使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种植带的空间分布会发生变化,且导致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同时高温环境还会导致人们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大,疟疾的潜在传播范围显著扩大。
针对地球气温升高这一趋势是否可逆?“这是个很大的挑战。”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室副主任韩振宇研究员认为,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引发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等,对气候的影响相对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变革性技术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我们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进而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人类该如何应对?“减缓和适应。”韩振宇解释道,减缓气候变化指的是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降低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和影响。如能源转型,即从依赖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转向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提高建筑、交通和工业等领域的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浪费;保护森林和种植新树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碳汇;开发和应用碳捕获和存储技术,将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安全存储;鼓励个人和社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法规,如碳税、排放交易制度等,以激励减排行为。
而适应气候变化则是指采取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产生或预期将产生的影响,以减轻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建设防洪系统、强化海岸线保护以抵御海平面上升;调整农作物品种、播种范围和种植周期,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改善水资源管理,建设水库和调水工程,以应对干旱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建立和完善气候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系统,提高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和应对能力等。
“总之,通过减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可以限制全球变暖的程度;而通过适应,我们可以减轻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两者同时进行以逐步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韩振宇如是说。
(原标题:地球持续“发烧”怎么办?气候专家这样说)
(来源:中国科普网 作者:胡利娟 责任编辑:郭曼如)